(2)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474
颗粒名称: (2)训练
分类号: E289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民兵训练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民兵

内容

1950年初期,每年都组织民兵进行年度军事训练,孙家庄乡、跳蹬场乡、大硐口乡、郭家屯乡的民兵干部参加县兵役局的短期培训后,组织本乡民兵进行队列、射击、投掷、战术等训练,训练时间为10~30天。
  1960年,贯彻“军政并重,劳武结合”的原则,民兵训练以野营训练、射击训练,手榴弹投掷、步枪一般构造分解、利用地形地物战斗动作等为主。孙家庄管理区共训练基干民兵200人,普通民兵300人;跳蹬场管理区共训练基干民兵160人,普通民兵300人;大硐口管理区训练基干民兵140人,普通民兵210人;郭家屯管理区共训练基干民兵180人,普通民兵320人。
  1961年,开展民兵工作“三落实”,贯彻“劳武结合”的原则。1963年主要进行民兵防空、防暴、步枪练习、手榴弹投掷等训练,抽出部分民兵参加县组织的军事比赛活动。1964~1965年,按照民兵工作“四个第一”和贯彻“劳武结合军政并重”的方针,孙家庄公社训练民兵430人,其中:基干民兵280人,普通民兵250人;跳蹬场公社训练民兵420人,其中:基干民兵140人,普通民兵180人;大硐口公社训练民兵320人,其中:基干民兵120人,普通民兵200人;白坟公社训练民兵430人,其中:基干民兵180人,普通民兵250人。重点进行投弹、单兵进攻、反小股空投(降)组织指挥训练。
  1973~1976年,按照“严格训练才能打仗”的要求和总参民兵军事训练纲要,对武装基干民兵进行单兵利用地形地物射击动作,练习步枪一般构造分解、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共训练10至20天。
  1977年对武装基干民兵进行攻防战术与刺杀,工事构筑与伪装,行军与宿营,对隐显目标实弹射击,训练时间15~20天。
  1978~1979年,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1980年,根据总参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对基干民兵进行15天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队列、步枪射击、刺杀等。1981年,民兵训练采取周期进行,一周期分两年,一年为半个周期,训练时间为15天。
  1986年以后,民兵军事训练内容以步枪、高射炮、高机炮、重机炮、机械修理为主,每年孙家庄乡、跳蹬场乡、轿子山镇均组织民兵参加县人民武装部组织的集中训练。训练时间为20~30天。
  1992年以后,轿子山镇民兵军事训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上级军事机关下达的每年160名训练任务都超额完成。训练采取封闭或半封闭形式,按训练大纲进行步兵“八二无后座力炮”, “37高炮”等有关内容的训练,并进行政治、科技教育,参训的民兵都取得好的成绩,得到上级军事机关的肯定。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