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器与美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344
颗粒名称: (三)乐器与美术
分类号: F592.7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苗族人口乐器与美术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民族

内容

1.乐器
  (1)芦笙
  芦笙是境内苗族中常用的乐器。其制作是:用六根竹管插入木制葫芦内,安装铜簧片制成。境内小花苗、水西苗的芦笙制作与吹奏方法相同,其吹法用嘴吹(呼气);白苗吹法用嘴吸(吸气)。苗族吹奏的芦笙,长三尺五寸,短一尺五寸,两只配对吹奏称“子母芦笙”,同一尺寸配对吹奏的,称“姐妹芦笙”。境内大洋村苗族王坐才是制芦笙的能手。
  境内苗族中70%的人会吹芦笙,常在喜庆节日、婚丧嫁娶场合演奏。
  (2)唢呐
  唢呐是苗族从古至今的一种乐器。嘴盘两部分为赤铜制成,上有四道园形铜箍作装饰,盘部呈喇叭形状,包边焊接镌有图案花纹,正面有7个“眼口”,背面有一个“眼口”,有花纹图案,唢呐由长短配对,称“雄雌”。多用于红白喜事吹奏,红喜事多用于建房“上梁”、“招女婿”、“送兵”等。白喜事主要用于老人去世下祭。
  (3)二胡和笛子
  二胡有“公母”弦四根,公弦声音高吭,母弦声音低沉。二胡、笛子可以配套演奏也可以单独演奏。多用于结婚时吹奏。
  2.美术
  境内苗族妇女擅长蜡画、蜡染、刺绣和纺织。
  蜡画:用白布铺在蜡画板上,将谷糠或锯木面燃烧,使坩埚升温,待黄蜡熔化,用特制的蜡刀沾蜡汁于白布上。图案内容十分广泛,有龙、凤、鸟、蝶、鱼、虫、花、草等动、植物。想象丰富,风格古朴典雅。境内会蜡画的苗族中、青年妇女有227人,其中大院村熊基平、邓家村杨秀英是蜡画能人。
  蜡染:将画好的蜡画放在靛蓝缸内染好,取出后用清水淋洗去蜡,呈现出兰底白色的蜡染布料。蜡染多用于苗族妇女衣裙。
  刺绣:刺绣有平绣、辫绣和绒绣多种,花形图案相似蜡画,专用人工一针一线钩织而成。
  纺织:纺织品有麻布和棉布两类。古代多为自纺、自织、自用。随着时代的变革现已少见。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