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族跳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963
颗粒名称: (三)苗族跳花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摘要: 跳花的地点称“花坡”、“花场”。花坡有“西地花坡”、“茶坡花坡”、“破头山花坡”,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九,是境内苗族开展传统文艺活动最热闹的时候。
关键词: 民间 文艺 苗族跳花

内容

跳花的地点称“花坡”、“花场”。花坡有“西地花坡”、“茶坡花坡”、“破头山花坡”,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九,是境内苗族开展传统文艺活动最热闹的时候。每年正月初三,西地花坡上,傍晚由上院苗族村民提前一天,树起一棵大的“花树”,树上捆上冬青或香樟树枝叶,以示“四季长青,风调雨顺”,来年五谷丰登,另外还缀以各色花朵,使之应花树之名,树上还系上红色布,以示吉庆。花树有由父母健在,儿女均有,正派和有威信的苗族男子来立,花树是跳花时的中心地点。
  跳花有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表演时边吹芦笙边舞蹈,有跳、转、扭、蹬各种动作,有的是众人结伴而舞,有的则3人吹芦笙舞于前,众人结舞于后,跳花时吹奏的芦笙曲称“跳花曲”,曲调前半部分固定,后半部分有“鹞子翻身”、“金鸡捡米”、“斗鸡舞曲,青蛙跳”、“上三步,让三步”等数十支曲调。跳花活动分“开场”、“正场”、“收场”3天。
  开场是跳花的准备,除立花树外,也是乡亲们云集的日子,求子心切的人家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毫不吝惜地捧出好酒,端出好菜,盛情接待亲朋和贵客,还有那些吹芦笙、跳舞唱歌的客人。主人家还为花树系上红布,以示求子,更主要的是请大家帮忙,作好准备,以待收场那天把花树抢来。至于今后真的得子,主人家更要盛情相酬了。
  正场这一天,跳花坡上人声鼎沸,笑声、歌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像赶大集一样,摆摊卖甘蔗、水果、粮食、百货、小吃、炮竹等,摊连着摊,十分热闹。苗族同胞们有的围成圈,有的站成组,在芦笙曲的引领下边歌、边舞、边转,整个跳花坡仿佛也跟着欢乐的人群转动起来。人群最热闹、最集中的地方是花树中心的地段,聪慧的苗家青年男女在此过程中,与早物色到的可心人,通过歌声、眼神的暗示,退出热闹的人群,相约到较为僻静的地方去互诉衷情。
  收场这一天,抢得花树的人们扛着树,吹着芦笙、唢呐,放着鞭炮,向着无子女的人家奔去,到大门前,领头者说些祝愿吉祥、发财致富、早生贵子、来年丰顺的话语,主人家迎客进门,心满意足,高兴地忙着款待贵客,寨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