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928
颗粒名称: (二)教学工作
分类号: G527
页数: 2
摘要: 旧州镇教学工作围绕抓“两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而进行教学。小学取消升学考试。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 教学 工作

内容

民国时期教学方法为先生讲、学生听,先生教、学生读,注重死读硬背。民国后期旧州的保国民学校注重了启发式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坚持课外活动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按照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育教程规定》计划教学工作,组织讨论备课,观摩教学等活动。1953年旧州小学成立教研组。1956年旧州小学部分语文教师采用普通话教学。1958年根据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示,境内各中小学师生参加“大炼钢铁”运动,旧州中学师生在黄腊打寨筑炉炼钢,1962年教学工作讲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抓好基础、落实备课,讲课抓重点、难点精讲多练、当堂消化。1965年贯彻毛泽东主席的“七·三”指示,提倡“十大教授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部分教师遭受批斗,教学秩序混乱,各校相继停课,1972年课堂教学得到上级重视,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由于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泛滥,各校不同程度地搞开门办学,旧州公社学校在高坡山上建校舍开坡种茶,种小麦、油菜。旧州中学在浪塘凉水井也建校舍,开辟荒山建造茶园,由于劳动过多,学生学业荒废。1974~1975年由于受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和“马振扶事件”的影响,教师厌教,教学工作流于形式。1978年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教学方法和制度,教学秩序又走上正轨。1983年各校教师进行了“教材教法进修考核”,狠抓了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的提高。90年代后,教学工作围绕抓“两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而进行教学。小学取消升学考试。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