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思想品德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927
颗粒名称:
(一)思想品德教育
分类号:
G527
页数:
1
摘要:
清末至90年代旧州镇思想品德教育概况。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育
概况
内容
清末境内学校按清廷学部规定,小学教育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为教育宗旨,以“三纲五常”为中心内容,强调“忠、孝、节、义”。
民国17年(1928年)又以“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民国28年(1939年)将“礼义廉耻”作为校训,把“国民党员守则12条”列为“青年守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按照国家教育部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培育目标是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强调以德育为主。1978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小立志为人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1981年按照上级要求把周会课改为思想品德课。1982年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强壮体魄”的一代新人。1983年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决定》,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90年代中抓文明教育活动,旧州小学给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授牌。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