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综合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666
颗粒名称:
三、综合治理
分类号:
E297
页数:
2
摘要:
1992年-2002年旧州镇的综合治理过程。
关键词:
综合治理
联防队
社会治安
内容
1992年3月,旧州镇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各单位各村也相成立综治领导小组。
治安防范网络以镇政府为指挥中心,形成以派出所为骨干,以村(居)委为重点,以村民组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防范体系。1992年,全镇有治安联防队4人、共18人,护村护校队30个,村级调解组织和治保会各25个共150人。1993~2002年,全镇2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都组建了联防队,护村队员共170余人,村级调解组织和治保会共160余人。
1995年根据市综治委(1995)02号文件和市综治办达标工作现场会的精神,旧州镇综治委首先在文星村和把士村抓“三公开一监督”管理试点工作,重点抓治安室的建设和遵纪守法光荣户的评选及掛牌管理工作,抓试点后于10月下旬在全镇普遍开展此项工作。全镇共评选出遵纪守法光荣户532户,遵纪守法合格户860户。1995年在全市综治达标检查中荣获市红旗单位。
1996年,中共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1996~200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工程”活动,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创“治安红旗单位”和“治安模范单位”,全镇签订了“平安工程”目标责任书,并按目标要求开展工作。
1997年1月,旧州镇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工程”实施方案,其目标是使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治安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防范机制健全和不断巩固提高,使各种犯罪活动受到有力的打击,各种矛盾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到2002年底,全镇95%以上的村、厂(场)成为综合治理红旗单位,各村、厂(场)涌现大批治安积极分子、模范户。
1997年4月,旧州镇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二个五年规划,推行场区联防、村寨联防、警民联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治安防范措施,健全巩固多形式多层次的治安防范网络,形成以公安派出所、综治办、村(居)委会、厂(场)公安科和村(居)居民户为主体的片区联防、群防群治的防范网络、工商企业、金融部门、公共娱乐场所等全部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推行大牲畜规范管理,保障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1996年搞好“平安工程”的启动工作;第二阶段是1997年~1999年全面组织实施“平安公程”,按照省、地、市综治委提出7项要求和21条标准,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第三阶段是2000年,查缺补漏,巩固“平安工程”的成果。1997年的政法综治工作主要是以维护社会安定和社会稳定为中心,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工程”为主线,以创建“治安模范镇”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村寨)、“安全文明单位”的活动,年末评选了遵纪守法“光荣户”532户,全镇18个村被命名为“治安模范村”,命名掛牌为“治安模范单位”的有12个。
1998年,评选出遵纪守法光荣户926户,评选出5个“治安模范村”,全镇“安全文明村寨”和“治安模范单位”达到15个。1998年遵照地、市政法综治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反腐败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对照“三结合、五检查、五对照”和“八条”行风整顿要求,认真查问题、找原因,严格自查自纠。成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普法依法治镇工作。
1999~2002年,继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工程”,全面开展扫毒大行动,全镇有8570户签订禁毒“六包”责任书,创建“无毒村”、“无毒单位”。命名无毒村25个,无毒单位23个,创建“模范村”18个。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