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孤老晚年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091
颗粒名称: 麻山孤老晚年乐
分类号: D63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望谟县麻山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提供舒适的晚年生活,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关键词: 望谟县麻山敬老院 晚年生活

内容

走进望谟麻山敬老院里,呈现一派孤老人欢度晚年的景象。
  地处麻山脚下的纳夜乡,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一九八四年初,望谟县民政部门拨了二千元资金买了一栋一百一十多平方米的砖瓦房,在这里办起了敬老院。这年六用,麻山、纳夜、桑郎、昂武、渡邑等乡的六位孤寡农民老人先后住进了敬老院。他们到敬老院后,无忧无愁,生活愉快。今年六月十七日,我来到这里,适逢赶乡场。但见敬老院里人来人往。原来他们都是来看望孤寡老人的。午饭时分,我走进罗明光老人的房间。他今年六十七岁,红光满面。只见他嘴里含着香烟,正在铁锅里炒着猪肉。他满面笑容地对我说:“我是残疾人,万万没想到进入晚年能过这么好的生活。人民政府处处为我们孤寡老人着想。我们顿顿吃大米饭,每月还有十二块零用钱。我们在这里学编织竹具,下象棋、打麻将,有时到各单位和农户家玩耍。心情愉快,身体比以前好得多了。”韦奶是一个七十二岁的布依族老寡妇。她曾生有两个姑娘,丈夫早亡;两个姑娘都已出嫁成家。她说:“姑娘的家各有公婆,我不便跟她们住。政府见我晚年生活孤苦,就接我进敬老院,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逐一进到各孤寡老人的房间,看到他们屋里干净整齐;蚊帐、被盖、垫单、衣服都□是新的或半新的。已经找不到那种暮气沉沉的场面了。
  我出了门,遇到几位前来看望孤寡老人的中青年布依族妇女。她们称赞道:“这几位老人真幸福,.我们家里的父母亲的生活还不如他们哩。只要坚持办好敬老院,我们只生一个孩子也放心了……”看来,敬老院办得好与坏,确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
  民政部门和纳夜乡政府聘请罗登奎来管理这所敬老院,用两千元资金给他办起“敬老院旅店和小卖部”□。采取本钱不收回,盈利按40%给罗登奎,60%用来改善院民生活的分成办法。由于各位老人口味不同,有的想吃干饭,有的想吃稀饭,有的还喜欢喝一点酒。因此,老人们都自己开伙。听管理人员介绍,每逢少数民族节日,周围的群众和乡亲们也忘不了几位孤寡老人,总是送一点好吃的东西来。有的农户办喜酒,也来请他们坐上席。布依族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已在这里发扬光大、蔚然成风了。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建华
责任者
罗登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望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