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在读写讲用汉字上下功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905
颗粒名称: 教师要在读写讲用汉字上下功夫
分类号: H124.1
摘要: 普政华在教学中正确读写讲用汉字,不使用错字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一九八〇年以来,笔者曾对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历年来录取的新生和毕业生作过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读写讲用汉字,大多缺乏应有的重视。笔画和笔顺错误,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不对等情况,都普遍而且严重。从上述事例可看出,学生读写讲用汉字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大量使用错字别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用字混乱的影响;有学生自己的“发明创造”,也有教过他的教师的“遗传因素”。教师读写讲用汉字的错误,传授给学生,就会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关键词: 汉字 教学 抽样调查

内容

普政华
  在教学中正确读写讲用汉字,不使用错字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一九八〇年以来,笔者曾对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历年来录取的新生和毕业生作过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读写讲用汉字,大多缺乏应有的重视。下面举几个事例。
  ——我校(指安龙民族师范)一九八三年录取的一个新班,共四十八名初中毕业生,有十七名学生在自己作业本的姓名用字中有错字(不含已废除的异体字)。如把“梁”写作“粱”,把“倪”的右边不规范地简化成“儿”,把“龙”字的
  “〓”上画蛇添足地加成三撇,等等。
  ——每次作文、周记,难找不写错字别字的学生。笔画和笔顺错误,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不对等情况,都普遍而且严重。甚至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经常出现一些毫无道理的写字错误,如把“尽”上部的“尺”写成“只”,“词”字右部的“〓”写成“丁”。
  从上述事例可看出,学生读写讲用汉字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大量使用错字别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用字混乱的影响;有学生自己的“发明创造”,也有教过他的教师的“遗传因素”。教师读写讲用汉字的错误,传授给学生,就会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普政华;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