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识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604
颗粒名称: 也说「识才」
分类号: G216.2
摘要: 近日闭门笔耕,疲沓之时便翻袁枚的《随园诗话》,瞬时却被这随园主人的一首诗吸引住了,诗是这样的:“贫归故里无生计,病卧他乡死亦难,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诗里所提的方干原是唐朝人,颇有学问造诣也很深,本想从科举场上出人头地,以建功业。只因生性耿直,而又常直言不讳,得罪之人就可想而知了,为此他也只好望科场而兴叹也,郁郁而不得志后便隐匿山林以度残生。后来朝廷不知从何而知他真的颇有学问便破了祖宗之规,追了他个进士及第以安魂归九泉的方干。后来文人墨客们也常在诗文中提到这死后中进士的方干。笔者由此又想到了魏晋时代诗赋中的名作左思的《三都赋》。
关键词: 明镜篇 识才 闭门笔耕

内容

近日闭门笔耕,疲沓之时便翻袁枚的《随园诗话》,瞬时却被这随园主人的一首诗吸引住了,诗是这样的:“贫归故里无生计,病卧他乡死亦难,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诗里所提的方干原是唐朝人,颇有学问造诣也很深,本想从科举场上出人头地,以建功业。只因生性耿直,而又常直言不讳,得罪之人就可想而知了,为此他也只好望科场而兴叹也,郁郁而不得志后便隐匿山林以度残生。后来朝廷不知从何而知他真的颇有学问便破了祖宗之规,追了他个进士及第以安魂归九泉的方干。后来文人墨客们也常在诗文中提到这死后中进士的方干。
  笔者由此又想到了魏晋时代诗赋中的名作左思的《三都赋》。据《晋书》记载:左思,“欲赋‘三都’……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由此可见这《三都赋》耗费了左思的多少心血。而这左思所作《三都赋》之前,便有了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这样的传世杰作,而当时左思又不是名人,既然不是名人,其作品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据说左思还未完成《三都赋》就有个叫陆机的名士在给别人的信里恶意中带着刻薄道:“此间有一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以覆酒〓耳!”其用意就可想而知了。而这左思面对这恶意的讥讽也来个充耳不闻,他自信《三都赋》不亚于班固的《二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便硬着头皮去找当时文坛上颇有名望的皇甫谧,请其为之作序,这皇甫谧读过后便爱不释手,欣然为之作序。再加上张载等人的尽力举荐,左思就此名扬天下,而过去苛责讥讽过他的人也随之改变了态度,因此他的《三都赋》竟闹到“豪富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的地步。
  在这里皇甫谧倒是慧眼认英才。他不以别人的看法而轻视这无名之辈,而是为《三都赋》所感动而欣然为之作序,使之崭露头角,避免了被冷落和被埋没的不幸命运。在此,这左思倒是比方于的命运好得多。
  笔者由此而又想到古往今来“身后识方干”的事例倒也不少,近年来报刊杂志不是常介绍生前尚未发现死后才识的英才吗?这些都是值得惋惜而又只能是遗憾之事了,然而象皇甫谧的慧眼识英才倒也不乏其例的吧,但在我们这个大力提倡开发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的时代,倒是应该少些“身后识方干”多点“慧眼识英才”的罢。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牧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