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狂犬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459
颗粒名称: 漫话狂犬病
分类号: S858.292
摘要: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或痴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死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本病在世界的流行范围很广,其中以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狂犬病的病死率之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人甚至得出结论:“人患狂犬病而有恐水象征出现时必死。”这都说明狂犬病并不是不治之症,痊愈者尽管为数极少,但也为今后战胜狂犬病带来了希望。狂犬病的另一传播途径是狂犬病毒可经呼吸道和消化器官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病毒侵入狗的体内到发病的潜伏期,大约是三至六周。疯狗在出现症状前一周左右,唾液中已含有大量病毒,已具有传染性。兴奋期持续二至四天。
关键词: 狂犬病 狂犬病毒 传染病

内容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或痴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死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本病在世界的流行范围很广,其中以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
  狂犬病的病死率之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人甚至得出结论:“人患狂犬病而有恐水象征出现时必死。”是不是患狂犬病的人没有一个活下来呢?不是。我国早在一九五六年就有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愈了二例病人;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有一位二十五岁的女狂犬病患者,名叫戴罗莎,也是幸存者之一;在一九七二年国外又报道,通过积极的现代医学监护治疗,维护脑、心、肺等功能,从而抢救成功。这都说明狂犬病并不是不治之症,痊愈者尽管为数极少,但也为今后战胜狂犬病带来了希望。
  狂犬病本来是一种动物传染病,自然界里的一些野生动物(如狐、狼、蝙蝠、猴、鹿等)和家畜(狗、猫、牛、马、羊、猪等)都能感染。但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狗。狂犬病主要是疯狗传播的,占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其次是猫传播的,占第二位,被猫抓伤致狂犬病的人并不少见,今后可能随着养猫的增加而增加,应提高警惕。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常见的是疯狗(或患狂犬病的动物以及带毒“正常”动物)咬伤后病毒由外伤创口进入体内,患病动物用爪抓伤或舌舐人的皮肤等,病毒亦可能经擦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唾液是含狂犬病毒最多的体液,即使粘膜无损伤,病毒亦可能侵入人体)。狂犬病的另一传播途径是狂犬病毒可经呼吸道和消化器官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
   既然狂犬病主要由疯狗传播,那么,我们怎样识别疯狗呢? 疯狗就是患狂犬病的狗,也叫犬狂犬病,是正常狗被疯狗(或患狂犬病动物以及带毒“正常”动物)咬伤后引起的。病毒侵入狗的体内到发病的潜伏期,大约是三至六周。疯狗与狂犬病有相似症状和经过,即有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但各期不易截然分开。疯狗在出现症状前一周左右,唾液中已含有大量病毒,已具有传染性。
  疯狗的前驱期有两种类型的表现,多数病犬表现为忧虑或恐惧,并有神经过敏,对主人异常友好,或摇尾乞怜,轻微的刺激就咬人(主要是陌生人);另一些病犬则离群孤僻,对主人也变得淡漠无情。另外,病犬还可出现怪食辟,如吃土、吃草、咬木头等。病犬在此期中唾液里已有大量病毒,且无明显症状,此时和狗亲近、玩耍是很危险的,容易被传染。此期约一至三天。
  疯狗的兴奋期表现较明显,先出现一种攻击人的凶恶的疯狂状态,即病犬起卧奔逐,咬叫无常,不能分辨生人和熟人,会主动咬人;随后,出现疯狗的特有症状;搭拉着尾巴,或尾巴夹在两条腿之间,埋头,张嘴,流涎,眼红,吞咽困难,走路乱晃,竖毛,吠叫声低哑,或叫不出来。疯狗没有恐水症状。兴奋期持续二至四天。(上)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向立富;
责任者
戴罗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