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三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245
颗粒名称: 故乡的三月
分类号: I056
摘要: 一踏上故乡三月崎岖的小路,使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忘愁去忧之感。天高水碧,春风吹红了山川、平坝,那是故乡绽开了的映山红花。一簇簇,一笼笼,粉红色的花瓣散落在蓝茵茵的草地上,铺成一幅渲染着浓厚民族风情的地毯,又软和又馨香。假如躺在这厚厚的地毯上,嘴里含着那甜里带涩的花瓣,闭着眼睛,倾听那阵阵蝉鸣和姑娘们清脆的采花情歌,你的心便会如登仙境一般。看吧,路旁、田坎、山溪旁到处都是红色,连水也染了红。天暖了,蝉鸣了,布家的小伙子姑娘们在换工劳动,忙碌在责任田、自留地里,边劳动边唱歌。
关键词: 散文 故乡三月 崎岖小路

内容

一踏上故乡三月崎岖的小路,使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忘愁去忧之感。天高水碧,春风吹红了山川、平坝,那是故乡绽开了的映山红花。一簇簇,一笼笼,粉红色的花瓣散落在蓝茵茵的草地上,铺成一幅渲染着浓厚民族风情的地毯,又软和又馨香。假如躺在这厚厚的地毯上,嘴里含着那甜里带涩的花瓣,闭着眼睛,倾听那阵阵蝉鸣和姑娘们清脆的采花情歌,你的心便会如登仙境一般。
   看吧,路旁、田坎、山溪旁到处都是红色,连水也染了红。你听: 阳春三月妹采花,采那个花呀不是来装饰;等到那情哥呀来订亲,就托红花表妹心…… 姑娘们婉转、清脆的山歌,会使人留连忘返。故乡三月,映山红花盛开时,青年们三五成群地上山采花瓣,带回家用水煮熟、晒干,到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便成了味鲜的上等菜。当然,今天,姑娘小伙子们背着花包上山采花,目的不仅仅是采花菜吧。你听,那边坡上传来了小伙子浑厚歌声: 高高的天上哟蓝蓝的水,妹妹上山采花不是为的嘴;没时间赶场哟,没地方看戏,让我们欢笑在花丛里。
  对了,这就是布依族人民的采花情歌。盘江边上,歌是随口而出的,没有定格,但也不是胡编乱造,却都是触景生情,歌随情出。唱歌,布依语叫“姑换”,也叫“浪哨”,是布依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特殊方式。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偏僻的盘江边上,文化落后,尤其是女孩子很少上过学校,不能用书信来传递感情,只有通过对歌来抒发自己的爱慕和追求。说真的,每一个布依族人都有一肚子的歌,连给客人敬一杯酒都有一首歌。有时,一个人感到孤单时,山歌就是他的伴侣,当你走进布依山乡,走进一个幽静的山谷,偶尔也会有一阵令人如痴如醉的山歌飞入你的耳际。悠扬、婉转、凄凉,那是一个少女在倾诉自己的衷情。特别是那些由于父母包办婚姻造成痛苦而唱出来的哀歌更是催人泪下。
  天暖了,蝉鸣了,布家的小伙子姑娘们在换工劳动,忙碌在责任田、自留地里,边劳动边唱歌。山溪那边一群小伙子,溪这边一帮小姑娘,累了,干脆停下活路,吃一截甜丝丝的甘蔗,清清嗓子又对起歌来: 哥是山坡一棵树,妹是树脚一棵草, 树根连着草根哟,责任地里相帮助…… 故乡三月,是花的世界,也是歌的海洋。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王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