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057
颗粒名称: 赶朗
分类号: I277.3
摘要: 赶朗果以苦涩尔后清甜的独特风味,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吃法一般用盐水浸泡半月余,那味令人心脾清爽,健胃生津,韵味悠长。赶朗果是南盘江流域特产之一,闻名遐迩。南边寨子叫勒桑寨,北边则叫桑勒寨。朗旺勤劳勇敢,他和阿芬深深地相爱着,彼此发誓一辈子在一起,永不分离。朗旺阿芬准备这年腊月间办喜事,可在一个风高黑夜,突然从十万大山钻出一股土匪,血洗了桑勒寨,抢走了青年妇女,朗旺和几个后生在一座崖顶上,抱着几个土匪跳了崖。人们为阿芬和朗旺叹惜,更痛恨那些土匪。朗旺告诉大家,他和阿芬都是被一棵结满小圆果的树救了命。后来,朗旺与阿芬结了婚,他们的日子真象那“赶朗果”,先苦后甜,越过越甜蜜。
关键词: 陡峭 南盘江 赶郎

内容


   芦新亚 搜集
   在南盘江两岸陡峭的山崖上,生长着繁茂的灌木丛,其中有一种“赶朗树”,每年夏未,上面就结满累累的“赶朗果”。赶朗果以苦涩尔后清甜的独特风味,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吃法一般用盐水浸泡半月余,那味令人心脾清爽,健胃生津,韵味悠长。
   赶朗果是南盘江流域特产之一,闻名遐迩。在南盘江畔,流传着一个关于赶朗的动人的传说。
   很久时候,南盘江隔江相望有两个风景优美的布依山寨。南边寨子叫勒桑寨,北边则叫桑勒寨。勒桑寨里有位叫阿芬的姑娘,她不仅聪明贤惠,而且长得很美丽,惹得小伙子们常围着她转。可姑娘却早有了意中人,那就是对岸桑勒寨里一个叫朗旺的小伙子。朗旺勤劳勇敢,他和阿芬深深地相爱着,彼此发誓一辈子在一起,永不分离。
   朗旺阿芬准备这年腊月间办喜事,可在一个风高黑夜,突然从十万大山钻出一股土匪,血洗了桑勒寨,抢走了青年妇女,朗旺和几个后生在一座崖顶上,抱着几个土匪跳了崖。第二天勒桑寨的人渡过汹涌的南盘江,到桑勒寨一看,一个活着的人都没有了,寨子被烧得片瓦不留。阿芬目睹这一切,悲痛欲绝,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寻朗哥,寻朗哥去。我走了,我要赶他……阿芬趁人不备,跑到只有她晓得,朗旺跳过的崖顶上,纵身跃了下去。
   人们为阿芬和朗旺叹惜,更痛恨那些土匪。可过了几天,阿芬和朗旺却奇迹般地回到了勒桑寨,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这一切是真的!朗旺告诉大家,他和阿芬都是被一棵结满小圆果的树救了命。接着,他从棕叶包里拿出那树上结的无名小果,大家一吃,那味先苦尔后甜,可合口胃了。阿芬说:我去赶朗哥,是这棵树救了我们,可不晓得这小果是什么?这时一长须老者沉呤道:“斜崖顶上悲戚戚,窈女坚贞赶朗儿;无名果树托生灵,往世称之‘赶朗果’。”就这样,“赶朗果”的名儿就远扬了。
   后来,朗旺与阿芬结了婚,他们的日子真象那“赶朗果”,先苦后甜,越过越甜蜜。为了感谢赶朗树的救命之恩,朗旺和阿芬每年都要在两岸山头播子栽赶朗树,赶朗树也就越长越多,生遍了山坡。桑勒寨人亡寨灭了,从此,只剩下了南边的勒桑寨。据说,勒桑寨就是现在的巴结哩。可不,巴结隔河相近的地方,现在什么寨子也没有。
   注:“赶朗”即“橄榄”。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芦新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