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蜂的少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002
颗粒名称: 追蜂的少年
分类号: I267
摘要: 后来,我的一大贡献,竞使我在家里成了功臣。秋日的一天,我和一个叫老宽的布依少年去砍柴。我问老宽,他说:“是若干蜂子在唱山歌呐。”老宽捉来十多只蟋蟀,串在枸杞杆上,到林里逗野蜂。看老宽,他的蟋蟀在前面舞着一条紫色带子,带着悦耳的乐声,在林中无忧无虑地舞着,老宽着魔似地追截着。老宽说这是花脚蜂,蜂包在树上。几十只老蜂在身边吼着,我慌忙躲起来,老宽仍然不断地挖着。后来老宽参军去了。在对越还击战中,热带林里马蜂很多,他们连执行穿插任务,常受威胁,老宽自告奋勇当了尖兵,凭他的锐眼排了六七包蜂。我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了磨舍山区,出现了老宽,他举着烧蜂的火把向我走来,火光照亮了山区五彩的早晨……
关键词: 散文 追蜂 少年

内容

七〇年,我刚进十三岁,就带着张靠着大人吃饭的嘴,从城里来到一个叫磨舍的边远山湾里。桌上长久不见一点荤腥,生活很清苦。后来,我的一大贡献,竞使我在家里成了功臣。
  我学会了放蜂,桌上不时有一道美味。
  秋日的一天,我和一个叫老宽的布依少年去砍柴。别看他长得憨,心却灵得很。我俩累了,在浅草地上躺着。忽然,一种美妙、轻柔的和鸣声使我惊异了!我问老宽,他说:“是若干蜂子在唱山歌呐。”我却什么也看不见。老宽捉来十多只蟋蟀,串在枸杞杆上,到林里逗野蜂。
  到了林中,只觉得嘤嘤声近了,一丝丝在身旁,在耳畔。忽地,一片嗡嗡声慢慢传来,象合唱的领唱那么响亮。看老宽,他的蟋蟀在前面舞着一条紫色带子,带着悦耳的乐声,在林中无忧无虑地舞着,老宽着魔似地追截着。逗着了,老宽拿着枸杞杆走向草坪,仿佛抬着一滴大露珠,然后插在地上。老宽说这是花脚蜂,蜂包在树上。一会,又飞来十来只大小不一的各种野蜂,它们争着咬肉。老宽叫它们黄米蜂、麻米蜂、牛角蜂、奇里蜂,都不做蜜。
  “我们放蜂吧,我教你。”他撕下一小片白纸,扯下一丝长发搭在纸角上拧紧,另一端打个套,往一只青米蜂的细腰上套。那小生灵不断用脚朝后蹬,但终于被套住了。米蜜衔着肉飞去,我们象离弦的箭追着。在被绿叶拭得极蓝的天空悠悠地飘着,我们追呀追跑过荒地,钻进树林,终于欢喜雀跃了——米蜂钻进手指大的地穴里。
  老宽找来干草,用蒿芝塞住蜂穴出口,用镰刀挖起来。几十只老蜂在身边吼着,我慌忙躲起来,老宽仍然不断地挖着。他突然命令:“点火!”他一刀挖下去,露出灰色蜂包,我急忙用火堵住洞口。只听到潮水般的霍霍声,群蜂涌出把火煽得呼呼响,一只只死在洞口。老宽掏出一列列筛子般的蜂列子,将乳蜂装满了蜂孔,中间的全部用一层白膜封着。他爽快地说:“完全拿去你家,不必一个个扯,撕了上面的蒙皮,翻转来一拍就落了。用热水烫了,菜油炸了再炒辣子,香死了。”“你呢?”我问他。“我经常吃”他说。
  后来老宽参军去了。在对越还击战中,热带林里马蜂很多,他们连执行穿插任务,常受威胁,老宽自告奋勇当了尖兵,凭他的锐眼排了六七包蜂。这不亚于排雷的功劳,立了二等功,后来在追击敌人时不幸阵亡……我回到城里,每月百多元,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晚上,我常常放下眼帘,关住妻子关于家具彩电的絮叼。
  我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了磨舍山区,出现了老宽,他举着烧蜂的火把向我走来,火光照亮了山区五彩的早晨……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楊远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