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阴意忘劳 我当我不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839
颗粒名称: 惜阴意忘劳 我当我不老
分类号: G45
摘要: 在安龙县县志办公室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同志。他就是曾执教四十五个春秋的退休教师王学文。一九八〇年,王老师退休后,即被安龙县志编委会聘请参加县志资料的搜集工作。王老师遂全心扑在修志工作上。有时档案中出现数据零乱、累计错误的情况,他便自己设计表格,将零散数据归类入表,再重新累计。就这样,王学文老师在几年时间内,阅抄本县民国时期的档案七千五百余卷,摘录资料二百八十万字。王学文老师为这些资料的撰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几年来,他仅请了三次事假,累计不到十天。是年,他已七十一岁。屈指一算,当一九八七年新春来临的时候,王学文老师已走过了他人生的七十六个冬夏。愿伏枥老骥与他的事业同在!
关键词: 安龙县 王学文 退休教师

内容

在安龙县县志办公室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同志。他就是曾执教四十五个春秋的退休教师王学文。
  一九八〇年,王老师退休后,即被安龙县志编委会聘请参加县志资料的搜集工作。有几个好心的老同事得知他应聘后,都劝他不要干这种伤脑筋费精神的事。他委婉地解释道:“搜集资料是为写好县志,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县志办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好环境。我觉得这不是伤脑筋费精神的事,好象是享清福。比起打麻将、长牌,比起摆‘龙门阵’和喂画眉鸟都要赏心悦目。”同事们见他修志意坚,也就不便多劝了。王老师遂全心扑在修志工作上。在阅抄档案中,他从不一味照抄照录,而是先通读一遍,获得整体印象,然后再根据修志需要,摘取那些有价值的资料部份。对字迹不易辨认的地方,他还要用放大镜反复查看,或与同志们共同判断,直至认准方休。有时档案中出现数据零乱、累计错误的情况,他便自己设计表格,将零散数据归类入表,再重新累计。他还根据“因事定制”的分类原则,将抄录的资料分成几十个小类,做好标签,一一夹好,使阅者一目了然。就这样,王学文老师在几年时间内,阅抄本县民国时期的档案七千五百余卷,摘录资料二百八十万字。他参加编写《安龙县土特产志》(试写稿)时,撰写了二十多个篇目的资料,计一万二千多字。另外,他还撰写了《人物志》资料四篇计八千多字,《教育志》资料六篇计二万四千字,经济史料两篇计五千多字。
  王学文老师为这些资料的撰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几年来,他仅请了三次事假,累计不到十天。无论严寒酷暑,每天他都是提前上班,最后下班。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王学文老师顶着风雪来到县志办公室。望着茫茫的高原雪景,王学文老师欣然命笔,以诗明志: 漫天鹅毛雪, 惜阴意忘劳; 透骨寒未寒, 我当我不老。
   是年,他已七十一岁。屈指一算,当一九八七年新春来临的时候,王学文老师已走过了他人生的七十六个冬夏。愿伏枥老骥与他的事业同在!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韦龙;
责任者
王学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安龙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