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染乡办起芭蕉芋加工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727
颗粒名称: 歪染乡办起芭蕉芋加工企业
其他题名: 既解决原料低价外流又安排部分闲散劳力
分类号: Q949.71+8.32
摘要: 由于全乡没有一座芭蕉芋加工企业,农民只能眼看着众多的原料低价外流,钱让别人赚了去。钱到手后,乡政府采取农民集资与国家扶持相结合、乡政府参与经营管理的方式,组织农民办企业,已先后诞生了四个芭蕉芋加工作坊。这四个加工场投入生产后,原来每公斤四分的芭蕉芋提高到八分,而加工户每加工一百公斤原料可得二元多钱。芭蕉芋的再度生产,既提高了原料价,又解决了部分闲散劳力的着落,农民皆大欢喜。目前,这四个作坊的产品,经鉴定质量优良,兴义县土产公司已与他们签定了产销合同。
关键词: 黔西南州 芭蕉 加工

内容

本报讯
  今年冬季,兴义县民委拨款扶持该县歪染乡发展乡镇企业,使贫困乡低价出售原料的状况得到改变。
  歪染乡位于南盘江畔,布依族占了全乡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点三。这里是蔗区,除了盛产甘蔗外,还有大量的芭蕉芋,全乡平均每年产芭蕉芋七十五万公斤,今年预计产一百万公斤。
  由于全乡没有一座芭蕉芋加工企业,农民只能眼看着众多的原料低价外流,钱让别人赚了去。为了使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乡政府向县民委要求拨款扶持发展乡镇企业,得到了一万五千元的专款。
  钱到手后,乡政府采取农民集资与国家扶持相结合、乡政府参与经营管理的方式,组织农民办企业,已先后诞生了四个芭蕉芋加工作坊。这四个加工场投入生产后,原来每公斤四分的芭蕉芋提高到八分,而加工户每加工一百公斤原料可得二元多钱。芭蕉芋的再度生产,既提高了原料价,又解决了部分闲散劳力的着落,农民皆大欢喜。
  目前,这四个作坊的产品,经鉴定质量优良,兴义县土产公司已与他们签定了产销合同。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龙明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