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学考察传统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094
颗粒名称: 从考古学考察传统文化
分类号: K851
摘要: 从考古学考察,就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兼收并蓄的特点。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其分界线在十七、十八世纪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发展时期。在第一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动地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夏代的具有明显夷人风格的礼器;楚文化的吸收;六朝隋唐时期吸收佛教和中亚艺术产生的石窟、音乐等。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从原始社会的部落文化发展到夏文化,从夏文化发展到华夏文化,乃至后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使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廷续至今。
关键词: 考古学 传统文化 礼器

内容

从考古学考察,就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兼收并蓄的特点。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其分界线在十七、十八世纪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发展时期。
  在第一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动地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夏代的具有明显夷人风格的礼器;楚文化的吸收;六朝隋唐时期吸收佛教和中亚艺术产生的石窟、音乐等。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有其社会政治基础的,主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水平站在世界前列,在这种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站在当时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在第二个阶段中,中国传统文化是被迫地消极地吸收外来文化。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兼收并蓄的特点。所以从原始社会的部落文化发展到夏文化,从夏文化发展到华夏文化,乃至后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使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廷续至今。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