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有一棵槐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410
颗粒名称: 窗前,有一棵槐树
分类号: I056
摘要: 窗前,有一棵高高的槐树。这棵树,恐怕已生长三、四十年了,以至它的枝叶可以伸到我住的五层楼的窗口边。每当槐树发芽、长叶、开花之时,它简直就是我窗上的盆景,可以供我细细地观察、品味和琢磨的。夏日,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入夏,点点鹅黄渐次舒张,成了一片片绿叶,指甲般大小,对生于枝端,构成羽状复叶。而那里的槐树为什么都长得很瘦,简直就是光秃秃的。但是出人才,孕育过不少的“长”。不过现在好了,处处的槐树都有它们的春芽、夏花、秋叶、冬枝,年年繁茂,岁岁长高。“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木材可以做建筑材料。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入中药。”
关键词: 散文 杂著 黔西南州

内容

窗前,有一棵高高的槐树。
  这棵树,恐怕已生长三、四十年了,以至它的枝叶可以伸到我住的五层楼的窗口边。每当槐树发芽、长叶、开花之时,它简直就是我窗上的盆景,可以供我细细地观察、品味和琢磨的。
  夏日,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早在春天,它就抖弃一身的寒冷,用枝头星星点点的鹅黄逗趣春风。入夏,点点鹅黄渐次舒张,成了一片片绿叶,指甲般大小,对生于枝端,构成羽状复叶。从大楼上往下看,满树的绿叶,遮掩了它那丑陋的,曲曲弯弯的,树皮满是裂纹的树干,也遮掩了它那横七竖八、毫无一点规则的枝条。又见那青枝绿叶中,慢慢地抽出一条穗。而后穗粒微张,露出洁白,好象一颗颗大米粘上去的。再往后,就开放为一串串的白里透黄的花。香溢满树,随风荡漾于空气之中,也一阵阵地扑进我的住房。每当那一阵阵清香扑来,就不免使我想起……
  弹指一挥间,二十六七个春夏秋冬过去了。一次,我替省里来的一个检查团当响导,去一个管理区参观全县办得最好的一个食堂。在管理区办公室里,那一面面大红大红的锦旗,以及管理区支书关于一斤米煮八斤饭的介绍,使我激动不已,后至大伙房,又见那四列三间下壁的装板已完全拆除的房子里,沿两端墙壁分别牵了四层铁丝,上面整整齐齐地挂满了社员们洗脸的毛巾,很有一点“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气派。炊事员中有一位老庄稼汉,五十多岁年纪,头上包着干干净净的毛帕,身上系着新新崭崭的围腰,他那被岁月刻满皱纹的脸上,一股股青筋暴露。眼睛灰暗无光泽。我几次走到他前后,试图攀谈,他总借故避开。
  社员们是把饭打回去吃的。
  我到一位社员家,发现他们一家八口人碗里盛的,并不全是食堂打回去的少半米多半包谷面的混合饭(当地最好的主食),而是在饭里又造一些菜叶之类。我很奇怪。当时没有自留地,哪来的造饭的菜?受猜疑心的驱使,我尝了一点,那饭苦涩中倒也有些回甜。原来,那是用槐树叶、槐树花造的饭。我于是明白了,那里相当一部份农民为什么长得较“胖”,只要用手轻轻一按,便可在脸上、腿上按出一个个深深的指姆印来。而那里的槐树为什么都长得很瘦,简直就是光秃秃的。
  一晃〓十余年过去了。听说那个地方仍然很贫困。但是出人才,孕育过不少的“长”。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认为“山山出罩子(方言,即雾),处处有能人”罢了。
  现在,我住在这机关宿舍的五楼上。窗前,这棵高高的槐树常常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与思索。不过现在好了,处处的槐树都有它们的春芽、夏花、秋叶、冬枝,年年繁茂,岁岁长高。不再象我参观过的那个管理区的槐树那样,一年四季光秃秃的,使人们无法看到它的真实面目。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木材可以做建筑材料。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入中药。”——这是一本辞典上说的话。但愿人们记得,除辞典上说的外,槐叶、槐花还可以造饭吃,但又不要拿它当饭吃才好。
  窗前,有一棵高高的槐树!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如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