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104
颗粒名称: 背影
分类号: D09
摘要: 少年时期,是在乡下度过的。说到乡下,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几个寒暑春秋,那里的人们,那里的山麓、流水,还有我留在那里的土地上的深深浅浅的足迹。然而,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个人,一个常在我脑海里晃动的那凄清弯腰的背影……“文革”中,父母亲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偏僻乡村任教。河边,有一棵大榕树,从家中“偷”来的一本“三国”或“水浒”,使我忘掉了一切。正午,赤日炎炎,常常有一位躯体微伛、面目清癯、年过半百的老人到树下歇息。听父母亲说过,他是县里遣送来的“右派”。他送了我一本《普希金诗选》,我从家中“偷”了十二个鸭蛋送给了他,算是交换礼物。我跟着默默地念诵“誓词”中的一字一句,注视着他那熟悉的背影……
关键词: 乡下 右派 文学导师

内容

少年时期,是在乡下度过的。
  说到乡下,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几个寒暑春秋,那里的人们,那里的山麓、流水,还有我留在那里的土地上的深深浅浅的足迹。然而,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个人,一个常在我脑海里晃动的那凄清弯腰的背影……
  我用那逝去的部分岁月,常常编成一张思想的网,捞取我那段幸福的回忆……
  “文革”中,父母亲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偏僻乡村任教。小学毕业后,中学没读上,落在“空档”中。教书匠家境清贫,我当上了“鸭司令”,每天赶着一群鸭子到远离村子的小河去放。河边,有一棵大榕树,从家中“偷”来的一本“三国”或“水浒”,使我忘掉了一切。
  正午,赤日炎炎,常常有一位躯体微伛、面目清癯、年过半百的老人到树下歇息。听父母亲说过,他是县里遣送来的“右派”。
  开始,我有点怕他,“不拿枪的敌人”会不会把我扼死……现在想起,真是好笑!可是他却走近我,见我爱看书,就跟我谈起了书中的人物,谈起了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鲁迅,他美丽而动人的故事,闪动着智慧之光的哲理,牵动着我少年时单纯而幼稚的心。在他那里,我还识知了十五岁就博览群书的高尔基,流浪汉变成作家的杰克·伦敦,我好象听到普希金在林间徘徊的脚步,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峰,喧啸狂怒的海浪,刚毅不屈的韧性,生命的力和美的呼唤,荡起了我理想的诗意和青春激情的初溅……
  我们成了“知己”,有一天,我在他鼓励下学写了一篇小诗“牧归”,当时他还颇为赞赏呢。
  他送了我一本《普希金诗选》,我从家中“偷”了十二个鸭蛋送给了他,算是交换礼物。
  黄昏将近,他从地里回到河边洗脚,我等着他,请教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天快黑了,到村口,我们分手时,我目送着他向村边竹林旁一间破草房走去的、那弓腰微驼的背影……
  时过境迁,我参加工作后,又考上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新闻单位。一天,奉主编之命到市里一所大学采访,正好赶上校党委正准备举行新党员宣誓仪式,我匆匆赶到会议室。
  鲜红的党旗,肃穆的气氛,十多个人站成一排,等待着幸福的时刻。
  我走上前去,当我举起照像机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他……那引导我正确认识人生道路的熟悉的身影,那告诉我知识就是力量的熟悉的身影。十几年过去了,他……正是我日夜思念的引路人……
  我差点叫出声音来,他也似乎看到了我,然而他那善良而虔诚的目光移向了党旗,随着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我赶紧拍下这个珍贵的镜头。
  入党宣誓开始了,我站在他的身后,看到他那变白的鬓发,他似乎真的老了。但他那微驼的身材,今天却显得是那么的硬朗、板扎,象巴谷山顶上的一棵苍劲、挺拔的不老松。
  脚下,是醒了的土地;头上,是自由的天空和真理的太阳;身边,站着我的导师,我感到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我跟着默默地念诵“誓词”中的一字一句,注视着他那熟悉的背影……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苗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