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黔西南报》 报纸 |
唯一号: | 250820020230004104 |
颗粒名称: | 背影 |
分类号: | D09 |
摘要: | 少年时期,是在乡下度过的。说到乡下,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几个寒暑春秋,那里的人们,那里的山麓、流水,还有我留在那里的土地上的深深浅浅的足迹。然而,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个人,一个常在我脑海里晃动的那凄清弯腰的背影……“文革”中,父母亲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偏僻乡村任教。河边,有一棵大榕树,从家中“偷”来的一本“三国”或“水浒”,使我忘掉了一切。正午,赤日炎炎,常常有一位躯体微伛、面目清癯、年过半百的老人到树下歇息。听父母亲说过,他是县里遣送来的“右派”。他送了我一本《普希金诗选》,我从家中“偷”了十二个鸭蛋送给了他,算是交换礼物。我跟着默默地念诵“誓词”中的一字一句,注视着他那熟悉的背影…… |
关键词: | 乡下 右派 文学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