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081
颗粒名称: 春华秋实
其他题名: 读黔西南州《小说选集》
分类号: I04
摘要: 比较来说,我州小说作者队伍的实力,要较其它文学门类强一些。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人涌现,逐步形成老中青皆有的阵容。这本《小说选集》,包括十七位作者的十七部中短篇小说,反映生活之广阔,艺术手法之多样,都是令人高兴的。对当今现实的凝视,不排斥对历史作一番反思。《销魂时刻》、《女收容所长》发出了热爱、尊重、关心兄弟姐妹的遭遇和命运的呼唤。《女收容所长》在表现心灵沟通上独僻蹊径,作者开拓人们心灵空间的努力也是有成效的。横向比较,我州小说创作弱于其他兄弟专州,因此培养新人就是一项紧迫任务,已经提笔的作者也要奋起直追,不辍探求。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小说选集 现实主义

内容

比较来说,我州小说作者队伍的实力,要较其它文学门类强一些。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人涌现,逐步形成老中青皆有的阵容。这本《小说选集》,包括十七位作者的十七部中短篇小说,反映生活之广阔,艺术手法之多样,都是令人高兴的。
  时代在迅速发展,文学要不要与时代同步,这稍有争论。有人持“距离说”,主张回望沉淀了的历史,而怕与现实贴得太紧,影响作品的生命。但不管怎样,作者总生活于现实的社会群体,这就很难超脱现实生活给予的种种触发、启示。《大山哥哟,你何时再来》、《大路拐弯的地方》,是以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为背景的。前者揭示商品经济对民族生活、心理、婚姻恋爱带来的深刻影响,纯朴的布依姑娘的变化,是时代的变化、民族的变化,让人感到一个无处不在的时代趋势。后者含蓄地提醒人们,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要注意潜藏着的侵入,一种对人心、对伦理的侵入。我们固然不能以单纯的道德标准去评价社会进步,但社会进步与伦理道德的总前景却是统一的,只是不容混淆与越界。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两篇小说,从两个不同方面,表现了当今农村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当今现实的凝视,不排斥对历史作一番反思。《平常事》,表现了农村在十年浩劫中,由于被极左路线重压,灵魂的活力也被窒息了,这是一种怎样的苦闷和悲哀?《荒山野岭》不仅把文化大革命的邪乎、荒唐表现出来,而且揭示了它的余毒,唤起疗救的注意。这两篇小说,前篇是严格的现实主义,后篇有点荒诞色彩,但都有较强时代感。
  对于小说作者来说,一个重要任务是把人作为自己思考的中心和表现的中心。换句话说,不仅要以政治角度审视社会,也要以人的角度来审视社会。《销魂时刻》、《女收容所长》发出了热爱、尊重、关心兄弟姐妹的遭遇和命运的呼唤。因为包括灵魂曾被污染过的人,在他们身上也有血的蒸气,人的追求,他们也需要安慰、理解和信任。《销魂时刻》的角度选得很好,以一对新婚夫妻洞房花烛之夜的自我解剖,表现一度失足的青年,并非生来就带着“原罪”。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想象,他们一旦获得信任,获得爱的滋补,就一定会从卑污中拔出来,走上另外一条全新的路。《女收容所长》在表现心灵沟通上独僻蹊径,作者开拓人们心灵空间的努力也是有成效的。这两篇小说告诉我们,不仅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的人,而且应该把社会看成是人的社会。
  黔西南州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小说作者坚持民族化道路是一个突出问题。小说创作民族化,不仅要真实地反映民族的生活、风俗、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而且要反映民族的性格、情操、民族人物的音容笑貌。达到这个要求当然很艰巨,但其唯艰巨,才诱惑着我们去努力。《小说选集》中的《甘蔗,是甜的》、《竹林下的小屋》等篇什在这方面作了尝试。《竹林下的小屋》表现了布依族青年对衣胞之地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而且浸润了自己民族的行动和方式。由于作者笔力不逮,对民族心理还嫌展现不够,失之疏浅。
  篇幅比较短小的《归来》、《躲雨》、《该有的插曲》,作者都年轻,都处在探求的精神状态中,不愿把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个孤立的、封闭的体系。他们的尝试,气派不够宏大,但都表现出或精巧,或深沉,或俊俏的好势头。
  说到《小说选集》的不足,我私心以为,有的作者在艺术技巧方面,还显生涩。一些小说立意比较浅,细节比较少,这就制约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有待作者努力。
  横向比较,我州小说创作弱于其他兄弟专州,因此培养新人就是一项紧迫任务,已经提笔的作者也要奋起直追,不辍探求。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卢惠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