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宁远废县遗址水南村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唯一号: 200134020230000475
专题名称: 隋·唐·宁远废县遗址水南村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37/001
起始页: 0121.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水南村位于三亚市崖城镇,由一村(上坊)、二村(中村)、三村(白腊根)、四村(大蛋村)、高山村、独村、头塘村、麒麟坡八个自然村组成。现分水南、大蛋两个村委会。 隋大业六年,珠崖郡析西南地置临振郡,领延德、宁远二县(《隋书·地理志》)。《崖州志》公署条载:“州署,自唐改振州,治宁远县,宋政和七年改吉阳军,去水南村二里有县址。”古迹条目载:“宁远废县,以宁远水名。在州南二里水南村。正统治为布政分司署。”(《方舆纪要》崖州治宁远县城邑) 水南村,它与几个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 唐朝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十月,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传法,遇风浪漂至振州(今三亚市)的宁远河口水南大蛋港。别驾冯崇债从州衙(水南村)率领四百多名兵丁,接他们到城中,请他们住在衙内,设斋供养,举行法会,请鉴真给官员们授戒。又正式把他们安置在大云寺。鉴真等督促当地民工,动手建造佛殿,并把原来准备带到日本去的佛具、佛像、经卷,全捐给了留居四个月的大云寺。 卢多逊是宋朝廷最早被贬来海南的大臣。他是河南怀州人,宋太祖时曾任宰相,宋太宗太平兴国初,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加兵部尚书,《旧五代史》编修者之一。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因“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意欲谋反,逐削夺一切官职封赠,全家流配崖州,因罪行大逆不道,他携家带口到崖州时,知州不准他们入城居住,只准居于城南二里许之水南村,他寓居水南村三年,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卒于贬所。时年五十二岁,在水南村,与村民黎伯淳交情甚笃,逊称他为“幽人逸士”。卢多逊作《水南村·为黎伯淳题》: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一簇晴岚接海霞,水南风景最堪夸。上篱薯蓣春添蔓,绕屋槟榔夏放花。狞犬入山多豕鹿,小舟横港足鱼虾。谁知绝岛穷荒地,犹有幽人学士家。人们只要提起水南村,提起珠崖风景,便不会忘记卢多逊和他的两首七律。 在卢多逊一家寄居水南村之后,又有唐朝名相晋国公裴度的第十四世孙裴瑑卜籍于此,他在宋先为雷州守,后召为吉阳守(即崖州),中原道梗,因家焉,后其子裴闻义以瑑荫补,任昌化军守,有善政。现在水南村裴、卢两家后裔居多。南宋曾任宰相的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反对议和,遭秦桧诬害,连贬绍兴、泉州、潮州,再贬吉阳军(崖州),他威武不屈,临赴吉阳军时上表道:“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赵鼎到崖,居水南裴闻义宅。谪居水南村三年,作词《行香子》抒发他的悲痛感情,他闭门谢客,门人故吏畏秦桧而不敢接近他。惟广西帅张宗元(渊道)遣兵校拿药、酒、米和面给他。秦桧得知,责令吉阳军守每月上报赵鼎情况,并把张宗元远调离开广西。赵鼎饥寒交迫,疾病缠身,他派人到湘黔边境告诉儿子:“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遂于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绝食身亡,年六十三。临终前,他自书铭旌道:“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他死后,“天下闻,而悲之”。爱国诗人陆游读到他的铭旌时说:“呜呼,不可谓伟乎?”死后十年,宋孝宗追封他为丰国公,赠太傅,谥忠简。 胡铨(公元1120—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高宗时任枢密院编修(主管军事机密,边防等,是最高国务机关),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因上疏反对与金人议和指斥皇帝,请斩投降派王伦、秦桧、孙近三人,而遭迫害。初谪福州,又流新州,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再贬吉阳军(今三亚崖城水南村),胡铨来到崖州,赵鼎已死去一年了,乃居赵鼎生前故寓裴闻义家,赵鼎铭旌仍悬灵堂,他写了《哭赵鼎》诗。他在水南生活了八年,亲自办学,天天训传经书,消磨岁月,“黎酋纷纷遣子入学”。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秦桧死后,他为居所裴闻义宅题匾“盛德堂”三字,书铭文四十字,南宋以后,盛德堂成为古迹。 宋末元初,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曾居住水南村,向崖州人民学习棉植纺技术,后传播上海。明代被誉为“岭南巨儒”的钟芳及子允谦就是出生在水南高山村。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