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30日《海南日报》全文刊登海南行政公署计委撰写的《海南区10年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公报》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海南纪事1950—1992(上册)》
唯一号: 200132020230008429
事件名称: 1959年9月30日《海南日报》全文刊登海南行政公署计委撰写的《海南区10年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公报》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77/001
起始页: 0212.pdf
事件类型: 经济事件
起始时间: 1959年9月30日
发生地点: 海南

事件描述

1959年9月30日《海南日报》全文刊登海南行政公署计委撰写的《海南区10年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公报》。公报指出,建国10年,本区在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事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区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已全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2)基本建设,10年来,在工业建设方面:国家投资15126万元,不仅恢复了原有的企业,而且新建了很多企业。本区从未有过的煤炭采掘工业、钢铁冶炼工业、炼油工业、化学工业、水泥工业、耐火材料工业都建立起来了,预计到1959年有独立厂房的工矿企业将达到2064个,其中县级以上企业483个,为1952年的13.9倍。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解放后10年来投资11813万元,新建和修复主要公路18条、长达5000多公里,铁路3条、长达232公里。修复、扩建、新建的较大港口有清澜、榆林、海口、八所等港。现代化的八所港和榆林港已能停泊万吨以上巨轮。榆林、海口、八所3港吞吐能力和1950年解放时比较,增长22倍多。在农、林、水利建设方面:10年来修建的大、中、小水利工程共19557项,受益面积440万亩。10年来造林面积达326万亩。(3)工业生产,1959年总产值预计达3.4亿元,比1949年增长94倍,1959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7.52%。(4)农业生产,1959年副业产品总产值预计达37321万元,比1952年增长1.2倍,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27.5亿斤,比1949年增长2.4倍,实现了粮食自给。粮食耕地面积,1959年预计达到661万亩,比1952年的485万亩扩大了36.3%。建立了54个国营农场、4个良种繁殖培育基地、一个热带植物园和一个热带棉花试验站。到1959年底,热带作物种植面积将比1949年增长5.5倍。10年来畜牧业生产1959年预计牛存栏量661296头,比1949年增长75%,生猪存栏1057815头,比1949年增长81.8%。1959年预计水产品产量达63万担,比1949年增加5.1倍。(5)运输邮电,1959年通车铁路全长232公里,公路6379公里,河内通航804公里。邮电业务1959年比解放初期增长11.7倍。(6)商业,全区195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5569万元,比1952年增长1.5倍。1959年出口总额比1952年增长39倍多。出口商品有40多种,其中矿产品占16%,农村土特产品占84%。(7)人民的收入和文化教育卫生,1959年全区职工将达到219200人,比1950年增加将近8倍。1959年预计全区职工工资总额达1.1亿元,平均每个职工每年获工资502元,比1950年增长2.3倍。1959年国家支付给职工的各种福利基金约1400万元,相当于1950年全部职工收入总和的4.7倍。1959年预计全区农民总收入为2.05亿元,平均每人收入80元左右,比1950年增长7.2倍。1959年全区有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达1254人,比解放初期增加4.7倍。解放以来中等专科学校增加14所,毕业人数共9402人。普通中学增加200多所,在校人数达69111人,比解放初期增长4.6倍。小学在校人数达413917人,比解放初期增加1.5倍。全区幼儿园304所,在园人数169863人,占幼儿的70%。1959年全区科研机构25个,科研人员322人。全区共增加电影院和戏院12座,电影放映队82个,各种职业剧团17个,有中波发射台一座,各县设有广播站195个。1959年全区有各种医疗机构1507个,病床8558张,卫生技术人员9458人。

知识出处

新海南纪事1950—1992(上册)

《新海南纪事1950—1992(上册)》

《新海南纪事》(1950——1992)是海南解放42年来历史的真实记载,是了解和研究海南当代史的最基本的历史资料,也是可供理论工作者、教学研究人员、各级党政军干部、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以及有关业务人员参阅、检索的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