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贻泽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月川村志》
唯一号: 200130020230003690
人物姓名: 林贻泽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72/001
起始页: 0060.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35
亲属: 林瑞川

传略

林贻泽,生于1935年7月 26日,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知名实业家林瑞川先生之四男。 1953年毕业于广东省南方大学后一直在海南交通与公路部门工作,为海南公路交通事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历任公路工程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海南公路工程队副队长,海南省交通厅公路处副处长,海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副局长等职。1995年退休。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刚刚解放的海南岛可谓是千疮百孔,交通闭塞,百业凋零,百废待兴。修路搭桥,使交通畅通,是当时的重要一环。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公路工作的林贻泽,面对重重困难,毫不畏惧,满怀豪情,穿梭于崇山峻岭,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勘探,设计,施工。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在他的手中建成。 由于工作积极,技术业务能力强,1956年起,他就被派出独当一面,负责项目工作的设计和施工,担任工地的负责人或技术总监。其中的主要项目工程有叉河大桥、文教大桥、南港大桥、九格岭公路等。 文教大桥是一种低拱矢度(二十分之一),路径较大(二十米),多孔双校坦拱桥,很适合于沿海低洼地区的桥型。由于技术创新,精心设计与施工,保证了质量,从1979年建成至今质量完好。文教大桥的建成,使这种多孔双饺坦拱桥型,迈出了限制于小孔径内应用的新方向。其论文《关于修建箱型双饺坦拱桥的体会》一文,获海南区科学论文一等奖。 1986年9月8日建成通车的叉河大桥,是海南首次应用预应力结构修建的特大型公路桥梁。全长515.7米。采用了多种有效措施,使这一工程在时间短、技术新、条件难的情况下,保证质量,提前完成了任务,被广东省交通厅及建委(当时海南隶广东省)评为全优样板工程,林贻泽获得先进个人一等奖。 由于多年来勤奋工作,业绩卓著,林贻泽于1958年,1974年至1979年连续五年,1986年,1987年均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或是先进个人一等奖,并于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林贻泽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 林贻泽心系桑梓,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月川村中的道路建设得益于他的许多指导。

知识出处

月川村志

《月川村志》

本书记录了月川社区居委会就筹划编纂月川村志。几年来,几经努力,几易其稿,《月川村志》终于付梓。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方面和诸多人士的帮助,得到月川人民的热情支持,尤其是林瑞丰先生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于他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史料与资料之不足,加上我们的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阅读

相关专题

副队长
职位
副处长
职位
总工程师
职位
副局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