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海南纪事1950—1992(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723
颗粒名称: 1970年
分类号: K296.6
页数: 12
页码: 366-377
摘要: 本文记载了海南1970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海南 大事记 1970年

内容

1月1日至9日 海南区革委会召开第六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议传达广东省革委会第四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精神,检查、总结1969年的工作,着重讨论1970年深入革命,加强战备,组织大促进的问题。
  1月3日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任命冯镜桥为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长兼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免去其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职务,免去孙干卿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主任职务。
  1月 海南汽车修理厂共完成大修汽车发动机60台,大修汽车40辆,并试制成功汽车轮胎钢圈、凸轮轴、刹车片、汽缸盖等新产品。
  2月3日 海南区、海口市专政机关在海口市人民广场召开宣判大会,依法判处“现行反革命杀人集团”罪犯符开明等3人死刑,另外判处2人死缓,1人无期徒刑,10人有期徒刑。参加宣判大会的有来自海口市各行业的4万多人。
  2月7日 《海南日报》报道,于1958年开始动工,历经12年的松涛水利工程建成。该工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的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全部工程由我国自己设计、施工、制造设备和安装。其总容量2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0亿立方米;水电装机两台共2万千瓦;灌溉面积334万亩,其中水田130万亩,热带作物174万亩。
  2月9日至13日 海南区革委会召开核心小组扩大会议,讨论海南岛全面开发规划,着重讨论了生产建设兵团600万亩橡胶和
  地方500万亩水田的用地方案。各县土地规划办公室和兵团各师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全区共划给兵团1500万亩左右的土地,预计可植胶面积600万亩。2月21日,区革委会在《关于划给兵团土地的通知》中说,兵团种植600万亩橡胶和地方500万亩水田是海南农业的大局,是宏伟的计划,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政治任务,必须保证完成。
  2月10日 美国军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一架侵入广东省海南岛地区上空进行侦察挑衅活动,当即被人民解放军海军防空部队某部击落。这是人民解放军从1964年以来击落的第20架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
  2月21日 海南区革委会发出《关于加强农村集市管理的通知》。通知说,为加强农村集市管理,打退阶级敌人在经济领域里的进攻,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现确定从3月份起,将全区所有农村集市时间统一规定为:每月逢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日(公历)为集市日期。《通知》还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集市的领导和管理,坚决取缔无证商贩、无证手工业户和地下商店,除国营商业、合作商业和有证商贩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从事商业活动,一切按规定不准上市的商品一律不准上市;要依靠群众管理市场,把社会主义市场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2月23日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整顿、巩固、发展农村社队工业的通知(草案)》。
  2月 海南区开始贯彻中央《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开展“一打三反”运动。至3月15日共批斗8330人,宣判现行反革命分子、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其他犯罪分子90人,挖出现行反革命分子1195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千元以上的有962人,集团案204宗,赃款424万多元。
  3月5日 海口市和屯昌、万宁、琼山、乐东、文昌、定安、崖县、保亭、琼中、昌江、白沙等县同时分别召开宣判大会。
  同日 广东省革委会任命孟亚东、魏南金、窦英俊为海南区革委会副主任。
  3月16日 海南区革委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战备防空工作的通知》。《通知》说,为贯切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号召,(1)要继续广泛持久地开展战备思想教育。(2)要把修建防空工事作为落实战备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本着土洋结合、地面地下结合的原则,贯彻打防结合的方针,沿海以地面为主,山区多挖地下道,重点搞好沿海城市、重要目标的防空工事,在3月底达到每个人有一个防空掩体。(3)抓紧城镇人口疏散和工业的搬迁工作。(4)要进一步健全防空机构,按照规定配足精干的办事人员。
  3月17日 古巴商船“阿·依格利西阿斯”号在海南岛东部海面搁浅。经我区有关部门大力救助,全部海员安全脱险返国。
  3月29日至4月3日 海南区革委会在海口召开全区教育战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大会。会议提出:(1)要把运动(指“一打三反”)搞好,就一定要加强领导;(2)要把运动搞好,就要充分发动群众;(3)要把运动搞好,就要开展革命大批判;(4)要把运动搞好,就要认真注意政策,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5)要把运动搞好,最根本的就是对毛主席的指示必须坚决照办。同时要处理好“一打”与“三反”的关系;运动与教改,运动与斗、批、改各项工作的关系。
  3月30日 海南区革委会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在谷雨前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春耕春种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1)各地要战胜一切自然灾害,要根据实际情况,水旱粮并举;(2)加强田间管理,力求丰产丰收;(3)大种旱粮,把玉米、高梁、
  番薯等旱粮提高到主粮地位上来抓;(4)发动群众,组织抗旱抢种抢插大会战;(5)加强领导。
  3月 因战备需要,海南无线电厂(1969年末成立)迁至通什,改名为自治州无线电厂,主要生产“天涯”牌中短波收音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数字电压表等。海南开始有了自己的电子工业。
  4月4日 海南农垦新建抱伦、福报、山荣、乐北(后与山荣合并)、邦溪、龙山、广青、太平、红卫(后改名为新伟)等9个团(农场)。通过地权处理,经省和海南区批准再划交新建与扩建团(场)国有土地2908111亩。
  4月6日 《海南日报》报道,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农科所连续3年把北方春小麦改变季节,在五指山区进行冬种试验成功。自治州农科所从1967年冬起,开始北方春小麦在五指山区冬种试验,1969年冬,农科所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种下春小麦17.5亩,收获结果:除京红一号亩产单产234斤外,其他品种都超过300斤以上,最高达492.3斤。
  4月12日 《海南日报》报道,长昌煤矿最近恢复生产。长昌煤矿是1956年兴建,1962年下马的。
  4月12日至15日 海南区革委会在海口召开学习上海、组织工业大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省属企业,县、市厂矿和手工业企业的老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143人。会议要求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广泛深入地学习“鞍钢宪法”和毛主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因地制宜,填平补齐”的方针,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共产主义协作,大力发展“小土群”的基础工业,跟上形势,准备打仗。
  4月13日 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落实战备疏散安置工作会议的意见》,提出除广东省分配海南安置的1000
  人任务(原则上回原籍安置)外,海口地区第一批疏散对象约5000人,分别分配到定安2000人,屯昌2000人,琼海、澄迈、万宁各300人,琼中100人。
  同日 《海南日报》报道,海口罐头厂利用菠萝皮试制成功纺织工业、制革工业、食品工业和医药的重要原料——菠萝蛋白酶,并投入生产,它填补我国过去一直依靠进口菠萝蛋白酶的空白。
  4月21日 海南汽车修理厂制造出海南区第一辆汽车,载重2.5吨,命名为“海南牌”。此后至1979年的9年中,该厂共生产海南牌汽车646辆(其中客车3辆)。这些汽车80%由海南区革委会生产组分配到岛内各农村人民公社、县企业及运输公司各车队,也有部分销往大陆一些省、市、自治区。由于耗油大,海南牌汽车1980年停止生产。
  4月25日 海南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召开会议,讨论出席全国四届人大代表候选人名单。会议最后决定正式代表13人,预备代表2人。
  4月 儋县南丰坝后电站建成投产,装机容量2万千瓦,利用灌溉水发电,是海南当时最大的发电站。
  5月17日 《海南日报》报道,海南区革委会最近召开抓革命促生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区各县、社、厂矿企业的领导和工人代表。会议听取了海南区革委会负责人的报告和指示,学习北京、上海以及本区许多单位的先进经验,参观琼山县龙塘水轮泵站水利工程建设和海南区工业展览馆以及海口酱料厂。会议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农业方面:(1)进一步掀起农田水利建设,大搞开荒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旱粮作物,广辟肥源的群众运动;(2)积极推广良种,大搞农业机械化;(3)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夏收准备和晚造备耕工作。工业方面:(1)抓好以钢、煤、电为中心的基础工业;(2)发展轻
  化工业;(3)发展机械工业,提高机械产品的成套水平;(4)加强对街道、社办工业的领导;(5)加强港口、码头建设。
  5月18日 《海南日报》报道,1969年11月筹建的海南冶炼厂建成年产8000吨生铁的炼铁车间;一座5立方米高炉和一座28立方米高炉已投入生产。至目前为止共生产生铁1300吨。
  6月4日 《海南日报》报道,最近海南区革委会召开农业科学实验经验交流会议。来自全区农业第一线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会议讲用、会外串连、实物展览的学、讲、议、看的方法,交流和总结本区在农、林、牧、副、渔各方面创造出来的先进经验,讨论农业科学实验如何为实现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服务的问题。
  6月5日 海南区革委会召开电话会议,海南区和各县、社、大队、生产队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万宁县革委会和该县的和乐公社六连大队、大茂公社和该公社东兴大队第三生产队完成夏粮征购任务的经验,指出搞好“三夏”工作必须抓好生产上的几个环节:(1)要收好夏粮;(2)要搞好征购粮工作;(3)搞好夏种;(4)做好夏收预分工作。
  6月12日至14日 海南行政区革委会在海口召开整顿社队企业和改造墟镇座谈会。会议学习了省革委会《关于整顿、巩固、发展农村社队工业的通知(草案)》,分析了当前我区运动发展的形势,认识整顿社队企业、改造墟镇的意义,会议认为整顿要突出抓好如下五个方面:(1)整顿社、队工业;(2)整顿社、队农场;(3)整顿农村社队副业;(4)整顿墟镇;(5)整顿农村商业。
  6月17日 海南区革委会通知,4月份以来,我区有“乙型脑炎”散发,共发病200多例,死亡率20%,尤其屯昌、琼海、文昌、临高、儋县、琼山等县比较严重。另屯昌县发生荔枝病57
  例,死亡23人。
  6月21日至23日 海南区革委会召开贯彻中发(70)26号文件座谈会,各县负责知青下乡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全区知青下乡工作的形势是好的,一年来,全区共安置上山下乡知青20324人,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三年的上山下乡总人数的14倍多。
  6月23日 《海南日报》报道,由海口市化肥厂、海南机械厂、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海口电机厂、海口八一厂、海南农机厂、海南电影机械修理厂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本区第一座单晶炉试制和安装成功,并拉出第一颗单晶硅。
  7月1日 海南农机修配厂制造成功2台35匹马力的五指山牌轮式拖拉机。
  7月8日至17日 海南区革委会在琼海县召开第七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全面部署下半年的工作。会议在总结上半年工作时指出:今年全区人民战胜了持续8、9个月的大旱,夺得早造大丰收,是历史上早造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总产量最高的一年;工业总产值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并成功地制造一批新产品;革命大批判、战备教育、整党建党等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会议还确定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思想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整党建党工作,搞好领导班子革命化,鼓足干劲,继续革命,为完成党的“九大”所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奋斗。
  7月12日 海南区革委会召开电话会议,总结“三夏”工作的成绩。据统计,到本月10日止,全区夏收任务已基本完成,夏粮征购任务完成83.6%,夏种旱粮作物和晚造备耕工作也取得很
  大成绩。会议指出全区工作重点是立即组织晚造插秧高潮,务必在“立秋”前完成任务。会议要求各地在秋种中抓好几项工作:(1)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晚造生产;(2)充分发动群众,大打晚造插秧的人民战争;(3)大抓晚造面积和措施的落实;(4)关心群众生活。
  7月14日 《海南日报》报道,琼山县机械厂试制成功一台万能铣床,该铣床可加工各种机器的平面、斜面、键槽、齿轮、蜗杆等部件。
  7月24日 《海南日报》报道,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机械厂最近建成煤粉化铁炉并投入生产,为广泛采用本区白煤,改变北煤南运的状况作出贡献。为此,海南区工业战线革委会在该厂召开现场会议,要求全区各厂矿积极推广采用煤粉化铁的先进技术。
  同日 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批转卫生事业管理局《关于防治疟疾、钩端螺旋体病、丝虫和钩虫病工作的情况报告》,要求州、市、县结合实际情况,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70)2号、49号文件以及中发(70)31号文件,认真落实报告中提出的四项措施,在晚造插秧后,展开一次爱国卫生的群众运动,使毛主席《送瘟神》的思想深入人心,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加强对疟疾、钩端、丝虫、钩虫等普遍性和地方性疟病的防治工作,做出显著成绩。
  7月26日 《海南日报》报道,琼山纺织厂工人最近生产出本区第一批卡其布。
  8月25日 《海南日报》报道,琼海县农机修造厂最近试制成功琼海20型轮式拖拉机。
  8月28日 海南区革委会召开电话会议,号召各级领导坚定地站在群众运动的前面,深入开展对“资本主义倾向”的大批判。
  9月1日 《海南日报》报道,海南区革委会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委会最近分别在海口市、701矿和陵水县召开全区通讯报道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海南区、自治州、海口市、各厂矿企业、各县、公社革委会政工组负责人和报道组负责人,以及工人、农民通讯员积极分子代表近1000人。会议着重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贯彻执行毛主席“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办广播”的无产阶级新闻路线,进一步加强对通讯报道工作的领导,实现通讯报道队伍的思想革命化等问题。会议还听取701矿革委会、屯昌县西昌公社革委会、陵水县三才公社革委会等单位和个人的经验介绍,总结本区通讯报道的经验。会议指出,目前,全区已建立一支以工农兵为主体,拥有3万多人的专业和业余的通讯报道队伍,《海南日报》和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采用的地方稿件中,有90%左右是各地报道组和工农兵通讯员撰写的,全区报纸订户和有线广播站的喇叭筒比文革前增加近一倍。
  9月5日 海南铁路办事处三(亚)黄(流)线413次混合列车发生重大翻车事故,死39人,伤3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万元。
  9月25日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指示》,要求坚决贯彻毛主席关于“养猪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和“大养而特养其猪”的指示,力争全省在三、五年内实现“一人一猪,一亩一猪”。
  9月 海南交通服务站第一汽车保养场试制成功本区第一台600吨水压机。
  9月 海秀铁路建成通车。海秀铁路从海口直达秀英港,包括支线全长13公里,它把海口市和秀英港衔接起来,加强海口港的通过能力。海秀铁路是1969年1月2日始兴建的。
  10月1日 《海南日报》报道,海南港航站维修厂自行设计,自己施工,制造成功本区第一艘100吨水泥船。
  10月6日 广东省革委会办事组根据当时宪法修改草案规定的精神,将“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至1972年10月,又恢复为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
  10月11日至14日 海南区游泳运动会在海口进行。参加这次运动会的有9个县(市)的男女运动员。这次运动会不计名次,只设四好运动队、五好运动员奖。比赛结果:临高、海口、万宁、陵水、崖县等5个县(市)代表队获四好运动队称号,并有一批运动员获五好运动员称号。
  10月17日 13号台风在清澜港登陆,文昌、琼山各县团(场)受害严重,全垦区开割胶树受害146万株(占总数7.5%),死22人,伤8人。
  10月26日 海南地区革委会、海南军区发出《关于抽调民兵参加国防建设的通知》。《通知》说,为加强我国国防工程建设,决定从乐东、东方、澄迈三县各抽调民兵100名参加解放军某部战备工程建设。
  10月30日至11月4日 海南地区革委会在昌江石碌镇召开海南区钢铁工业第二次大会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海口市及部分县的革委会、工业、农业、交通、基建、物资的主管机关、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中央、省属企业,区、州、市、县所属厂矿和手工业负责人,工人、技术人员代表,共59个单位,99人。
  11月14日 《海南日报》报道,海南区第一座纯氧顶吹转炉炼钢车间建成。参加建设的有海南铁矿、海南水产公司、海南基建指挥部、海南铁路办事处等34个单位3000多名工人和干部。这座纯氧顶吹转炉炼钢车间的大部分设备和材料由自己设计制造。
  11月21日 海南地区革委会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级领导深入第一线,把“三秋”和冬种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革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
  寨群众运动的决定,掀起更大规模的“三秋”和冬种生产高潮。(2)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打一场“三秋”、冬种的人民战争。(3)做好细收细打,颗粒归仓,多打粮食。(4)各级领导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粮食征购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保证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安排好社员生活。
  同日 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决定”的指示》。指出:我们坚决响应省革委会提出的“树雄心,立壮志,学大寨,赶昔阳,奋战三、五年,实现队队是大寨,县县是昔阳”的号召。争取三、四年内建设400万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实现六变:低产变高产,旱地变水田,坡地变良田,单造变双造,双造变三熟,缺粮变余粮。明年粮食产量超《纲要》,打个粮食翻身仗。
  11月24日至12月4日 海南地区革委会第三办公室召开墟镇斗、批、改座谈会,到会的有各地区三办和部分点上的同志共20人。会议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指示,介绍了12个点的经验,分析了形势,研究了深入斗、批、改的措施和有关政策问题。
  12月18日至26日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14名,其中海南地区的代表104名。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省革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总结坚持两条路线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党的九大和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选举中共广东省第三届委员会。
  是年 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100138万元,比上年减少1910万元,减少1.87%。其中工业总产值39346万元,比上年减少9199万元,减少18.94%;农业总产值60792万元,比上年增加7289万元,增长13.62%(按1970年不变价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铁矿石,194.21万吨,比上年增加
  52.09万吨,发电量,11692万度,比上年增加2379万度;水泥,8.20万吨,比上年增加3.51万吨;原木13.66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49万立方米;原盐,34.15万吨,比上年减少5.60万吨;食糖,5.97万吨,比上年减少1.18万吨;粮食,98.40万吨,比上年增加3.48万吨;油料,1.85万吨,比1965年减少0.25万吨;橡胶,38037吨,比上年增加11017吨;水产品,75963吨,比上年增加10227吨。基本建设总投资14881万元,比上年增加3898万元。货物运输量587万吨,比上年增加149.43万吨。出口贸易总额22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7万美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100万元,比上年增加2317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4285万元,比上年增加494万元,总支出9361万元,结余4924万元。

知识出处

新海南纪事1950—1992(上册)

《新海南纪事1950—1992(上册)》

《新海南纪事》(1950——1992)是海南解放42年来历史的真实记载,是了解和研究海南当代史的最基本的历史资料,也是可供理论工作者、教学研究人员、各级党政军干部、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以及有关业务人员参阅、检索的工具书。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