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691
颗粒名称: 解放战争时期
分类号: K266
页数: 4
页码: 664-6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琼崖地区解放战争的进展和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在配合野战军解放海南岛中的历史阶段。文章描述了琼崖纵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琼崖形势和对国民党的对策,以及在抗战胜利后的自卫反击、创建巩固的五指山根据地和三大攻势中的表现。并详细描述了琼崖区委和琼崖纵队在接应野战军渡海作战准备工作中的重要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关键词: 斗争史 解放战争 海南省

内容

【抗战胜利后的琼崖形势和我党的对策】
  抗战胜利后,琼崖人民的心情同全国人民一样,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走上和平建设的道路。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琼崖共产党和纵队。一方面美、日、蒋串通一气,抢先接收了琼崖日伪的大批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接管了主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使用武力强夺我军已经解放了的许多城镇,制造军事磨擦,抢夺胜利果实;另一方面,为了欺骗和麻痹人民,装出“和平”的态势,邀约我方派代表到海口谈判,利用谈判争取时间,进行内战的部署。
  针对当时琼崖的严峻形势,1945年10月,琼崖特委发出了《关于当前局势及对策的紧急指示》,号召琼崖军民主动停止敌对行动,争取和平、团结。同时又告诫全琼党政军民要提高警惕,做好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坚决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篡夺胜利果实。并且利用海口谈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1946年1月,琼崖特委在白沙县牙叉召开了扩大会议。分析琼崖当前的形势和党内、军内的和平幻想,做出了加紧自卫反击战争准备的决定。会后,特委和纵队部进行了具体的部署:(1)、开展政治攻势,做好统战工作,积极投入自卫反击战争的准备;(2)、精简机构,加强基层,实行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3)、整顿民兵组织,加强地方武装建设;(4)、领导机关撤出白沙。
  【奋起自卫还击创建巩固的五指山根据地】
  当国民党反动派完成了琼崖内战的部署,形成了对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所在地白沙根据地的包围之后,1946年2月,敌46军就以5个团的兵力,分成4路,开始实施“清剿”白沙的计划。我军被迫自卫还击,琼崖内战全面爆发。当敌发现我特委和纵队领导机关已经撤离白沙以后,马上又做了围攻六芹岭的新的“清剿”部署,以3个团的兵力,在地方土顽的配合下,采取“填空格”的战术,村村驻兵,步步逼进,企图消灭我领导机关和挺进支队。与此同时,在全琼范围内,出动反动军队和地方土顽,“清剿”我六连岭解放区,进攻我琼文根据地,进剿临高、儋县的我党我军。琼崖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内战、反逼害、反劳役的运动。开展抗拒敌人的征兵征粮和编保编甲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我军的自卫反击战。使国民党的第二次“清剿”计划又告破产。1946年5月,国民党张发奎亲自到琼,面授“政治瓦解与军事剿灭并进”的策略,对我解放区发起新的“清剿”。面对敌人的抓兵、抓丁、编保编甲、报户口、清乡征粮的反动政策,我党则发动群众抗役、缓役、抗丁、抗编抗报、缓编乱报和反清乡、反征粮的运动。在军事上针对敌人“以分散对分散”、“纵横合击”、“张网捕鱼”结合烧、杀、抢、掠的特点,采取了机动作战,灵活使用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的打法,使敌人费尽心机部署的新“清剿”计划又以失败而告终。最后,我琼崖纵队紧紧地抓住46军撤离琼崖,敌军换防的好机会,大举反击,大量杀伤敌军,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装备了自己。在坚持了10个月的自卫战争中,我军共消灭敌军4000多人,解放墟镇41个。但在敌人残酷的“清剿”下,我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一些地区的政权遭到了破坏。不过,经过了残酷斗争的考验,我军的战斗力和指挥员的指挥才能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1946年11月,琼崖国民党保安司令蔡劲军率保安队来琼,制定了以进攻我琼文地区和乐万解放区为主的“重点进攻计划”。敌军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还对群众实施“十杀”政策,推行“五家联保”、“十家联保”的保甲制度。针对敌人的进攻部署和残酷政策,我琼崖特委和琼纵总部,一方面领导人民开展反“清剿”、反拉丁、反放哨、反征粮、反劳役的斗争,一方面集中兵力机动歼敌,全琼各地的部队主动出击,大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密切配合琼文地区和乐万解放区反“清剿”的斗争,使敌人顾此失彼,处处被动。
  在反击蔡劲军“重点进攻”的同时,琼崖特委和琼纵总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琼崖临委书记会议的决议,于1947年1月开始着手开辟白(沙)、保(亭)、乐(东)根据地。白沙、保亭、乐东三县处于五指山区,是琼崖的中心腹地,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已经解放白沙县,建立了根据地。1947年1月,琼崖特委和琼纵领导机关率警卫营进入白沙县红毛峒,领导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接着,琼纵成立了前进支队,扫清了白沙县的残敌,巩固了白沙根据地,前进支队继续向保亭、乐东推进。
  1947年5月,在白沙县红毛乡便文村,召开了琼崖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又于10月召开了琼崖独立纵队第一次全军代表会议。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决定将“广东省琼崖游击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这两个大会,在海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海南的党组织和军队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会议以后,琼崖纵队开展了歼敌缴枪竞赛运动,给敌韩汉英部以沉重的打击。从1947年冬起,琼崖纵队集中了5个支队的兵力,向保亭、乐东进军。1948年1月,我第三总队击溃了保亭县的反动势力,解放了保亭县全境,1948年6月,第五总队消灭了乐东县境内武装,解放了乐东县城。至此,白沙、保亭、乐东连成一片,五指山区全为解放区。
  五指山区全部为我军解放后,琼崖区委和琼崖纵队抽调大批干部,组成群众工作队,分头到各区乡领导人民,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建党建政、组织农会、发展民兵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斗争,推翻了压在黎苗族同胞头上的大山,使人民翻身作了主人。琼崖区委又在三县加强政权建设,先后成立了白沙、保亭、乐东县工委和县民主政府,创办了学校,组织生产互助组,成立了供销社,开办了打铁厂、胶鞋厂、火药厂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开展建设,使五指山区成为革命战争中进可攻,退可守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著名的三大攻势】
  1948年7月以后,琼崖战场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敌军在琼崖纵队的沉重打击下,统治区基本上只限于城镇。广阔的乡村和部分城镇已为我解放或在我游击控制的范围之内。我琼崖纵队的力量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已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阶段。为了歼灭敌人,解放海南,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1948年9月琼崖区委和琼崖纵队制定了秋委攻势的作战计划,确定琼东南为秋季攻势的方向,首战陵水为秋季攻势的突破口,调集5个支队为秋季攻势的主要力量。9月17日夜,作战部队由祖关向陵水进发,在陵水城北面光岭包围了出城增援的敌人,经过激烈的战斗,取得了毙、伤、俘敌800余人的胜利,首战告捷。接着,作战部队挥戈东进,拔除了陵水至万宁一带的敌军据点,再转战定安、乐会,使陵水、万宁、乐会的解放区和五指山根据地联成一片。
  在琼东南开展秋季攻势的同时,琼西北、琼东北、琼山、崖县的我琼崖纵队也相继出击,牵制敌人,互相呼应,密切配合。我军的秋季攻势集中作战,于11月胜利结束,共歼灭敌人1578人,有力地消弱了琼崖国民党的力量,表明了琼崖纵队在战术运用和作战形式上正在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攻坚战发展。
  从1949年2月开始,我琼崖纵队又发起了春季攻势。春季攻势的主攻方向在琼西,集中了六个团组成主攻力量。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全琼各县广泛动员青年和民兵参军参战。西区各县的党政部门,组织了支前队随军行动,筹集了足够的军粮支持战争,军民斗争情绪的高涨前所未有。春季攻势首战在澄迈县打响,接着我军挥师临高,儋县。3月18日,我军占领了儋县县城新州镇。4月19日包围了石碌守敌,迫使敌军投降。4月21日,增援石碌的敌军被我围困在报板,敌营长率部向我投降。而后,我军又迅速包围了东方、广坝、热水等据点。全歼了东方守敌,热水和广坝的敌人深知待援无望,也举手投降。我军又挥兵横扫昌感一带解放了大片地区。5月,我军将九所守敌包围,经过3天激战,占领了九所。至此,历时3个月的春季攻势,就以九所的解放而告结束。
  在琼西激战的同时,我南区和定安、琼东、乐会、万宁、琼山、文昌的部队也积极行动,相继出击,较好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春季攻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战绩远远地超出了原定的计划,共歼敌2296名,解放了西部感恩、新州等县城和一批墟镇,巩固和扩大了解放区。
  经过我军两次攻势的沉重打击,琼崖国民党兵源枯竭,士无斗志,敌军普遍厌战、惧战。国民党反动派在琼的统治已经支离破碎,岌岌可危。
  1949年6月,琼崖纵队在白沙县毛贵召开了夏季攻势誓师大会,纵队司令员冯白驹宣读了夏季攻势的命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在夏季攻势作战中要发扬光荣传统,英勇杀敌,夺取新的胜利。7月9日,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乐会县的龙江守敌全部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阳江的守敌也被我军全部歼灭。接着,我军又挥师直指文昌重兴镇,全歼敌军60余人,又消灭了会文和昌洒、东郊的守敌。正当我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大陆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大量流窜琼岛。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人数急增,琼崖的敌我形势发生急剧的变化,针对如此突变的情况,琼纵司令部电令各部停止夏季攻势,撤回防区,相机打击敌人。
  【配合野战军解放海南岛】
  1949年12月下旬,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接到中央军委关于接应野战军渡海登陆,解放海南的命令。1950年1月又接到华南分局“迎接大军渡海作战准备工作”的指示。为此,琼崖区党委立即召开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做了4项具体的部署:(1)迅速成立各级支前委员会;(2)扩大民工组织,保证支前力量;(3)准备足够的粮食以资军用;(4)加强琼崖西区、北区支前工作的领导。会后,在各级支前委员会的具体组织下,开展筹集钱粮的“一元钱、一斗米”运动。在1950年的1月至2月的60天里,全琼各族人民就超额完成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发行的40万元公债任务,筹集了5万石粮食,组织了6万人的支前队伍。收集了大量关于敌军布防、军事设施等情报。绘制了海口、秀英地图。千方百计地征集了180艘木帆船和400百名船工,分批到达雷州半岛。及时报告海南沿海各港口、海岸线水文、气象资料等情报。同时,还做好了接管地方政权的一切准备。
  1950年3月,大陆渡海野战军开始了首批潜渡。6日中午,我琼崖纵队一总八团和九团,胜利阻击从王五和新州出援的敌军,在儋县的南头村海岸,拔掉了敌人在海边的两个据点,开辟登陆场,接应我人民解放军四十军一一八师加强营799名指战员。两支部队在海边会合后,向阜龙解放区转移。
  3月11日,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加强营1000多名指战员,在文昌赤水港一带登陆,琼纵独立团在龙马地区接应后,向解放区转移。随后,陆续登陆的我军,也在当地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有力接应下,安全进入解放区。
  3月27日,琼纵一总七、八、九团,在临高县临高角一带海边,与敌周旋苦战,吸引了布防在临高、澄迈沿海的敌人约两个师的兵力,为渡海我军在澄迈县登陆起间接策应的作用。我军四十军一一八师加强团2927名指战员,在澄迈当地党政组织、民兵和支前队的接应下,顺利转移进入解放区。
  4月1日,琼纵三总和四十三军加强营一起,在琼山县塔市乡卜创港一带海岸,向登陆场附近的敌军发起攻击,为开辟登陆场打开通道,接应了四十三军加强团3733名指战员,接着向琼山县苏寻三解放区转移。至此,海南人民和琼崖纵队指战员,共接应潜渡我军两批四次8000多人。
  4月16日,历史性的大规模渡海作战正式开始。17日清晨,我一总和四十军岛上部队按预定计划,向临高角一带海岸守敌发起攻击,占领了高山岭的敌军炮兵阵地和其他据点,为四十军大举登陆开辟登陆场。我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率部1.87万名胜利抵达海岸,两支军队胜利会合。紧接着一举解放了临高、美台、加来,向澄迈县进军。
  在四十军大举登陆的同时,我三总及四十三军岛上部队,也穿越敌人的层层封锁,赶到福山一带与四十三军的6968名指战员胜利会合。接着挥师解放了福山,包围了黄竹、美亭的守敌,同四十军共同战斗,全歼了黄竹、美亭敌军。然后直向海口、府城追击。
  4月23日,我琼崖纵队配合大军,兵分两路,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向海口进军,当天解放海口市。24日下午,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率野战军第二梯队在后海、天尾港、荣山厂一带海岸登陆,军部进驻海口。25日,冯白驹率领琼崖党、政、军机关进入海口。十五兵团司令员和冯白驹等领导人会面后,共同研究接管政权和恢复生产,安顿民生事宜,成立了海南军事管制委员会,指挥部队乘胜追击残敌。琼崖纵队同渡海大军一起,兵分东、中、西三路南追逃敌。东路部队25日解放文昌、清澜;中路部队26日解放加积,又同东路部队一起,30日解放榆林、三亚;西路部队于5月1日歼灭了八所、北黎敌军,海南全岛解放。
  琼崖人民经过23年的艰苦卓绝,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为革命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负出了巨大的代价,功载千秋,不可磨灭;琼崖人民的军队,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越战越强,最后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取得了解放海南的伟大胜利。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