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616
颗粒名称: 中等专业教育
分类号: G527.66
页数: 4
页码: 571-574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海南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沿革和省、县属中等专业学校的情况。文章介绍了海南中等专业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情况,包括1913年琼山县立中学附设乡村师范班的创办、1920年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的创办、1946年海南特区区立琼山高级农业学校的创办等学校的情况。同时,介绍了海南省属中等专业学校海南琼台师范学校、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海南文昌师范学校等学校的办学情况和一些数据信息。
关键词: 专业教育 教育事业 海南省

内容

【沿革】
  海南省中等专业教育兴起较早,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1913年秋,琼山县立中学附设乡村师范班。1920年秋,广东省政府在琼山县府城镇创立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4年秋,澄迈县立中学附设师范讲习所。1928年至1936年间,琼东县设立琼东县师范学校,陵水县创立陵水县简易师范学校,万宁县创立万宁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乐会县创立乐会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儋县创立儋县县立中学附设师范班。1934年,琼山县创办职业学校1所,分普通、职业两科;普通科分甲乙两组;职业科分染织、化学、藤工、刺绣、缝纫等5种,上午授以普通科,下午实习。1939年春,日军侵琼,琼台师范学校(即省立第六师范)迁琼山县苍苑村,1940年春又与省立十三中(现加积中学)在定安县石壁乡溪南(现琼海县石壁镇)联合办“海南各县联立中学”。后迁湛江麻章镇,定名为广东省立琼崖中学。其余皆停办。
  抗战胜利后,1946年,琼台师范学校迁回原址。陵水县简易师范学校复办;同年,国民党教育部拨款在海口市设立“国立琼山高级农业学校,开设水利、水产、农牧、农林、园艺等科。1947年,临高县简易师范学校和琼东县简易师范学校复办,林筱海先生创办海强医事职业学校,招收高、初级医事两班,学制2年;文昌县创办文昌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46年至1949年间,还创办了海南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助产技术学校、福音高级护士技术学校、长春初级技术学校和实用会计技术学校等。到1950年海南解放时,全岛中专学校共有11所,其中中师学校5年,中专学校6所,在校学生2010人,其中中师生1250人(包括普通中学附设简师生),中专学生7600人,教职员287人,其中专任教师226人。
  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特别是近年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中等专业教育不断发展。1989年,全省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到24所,比1950年增长了1.18倍,在校学生8924人,比1950年增长了3.44倍。这些学校专业门类广,有师范、商业、卫生、供销、农业、粮食、银行、农机、外贸、财税等,已为海南经济建设培养了4万多人才。近年来,除了完成国家计划招生任务外,还挖掘师资和教学设备的潜力,招收委托代培生,举办函授、短期培训班、进修班等,加快培养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
  【省属中等专业学校】
  海南琼台师范学校 该校前身是琼台书院,创办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创建人是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陕西人)。校址设在琼山县府城镇文庄路。雍正、光绪年间,在谢宝掌教时,曾发生过后人广为传颂的“搜书院”故事。1905年改为琼州府中学堂,1906年改为琼崖中学,1914年又改省立琼崖中学校,1920年改为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34年改为广东省立琼崖师范学校,1939年春,海南岛沦陷,曾一度并入琼崖中学,迁校湛江的麻章。抗日胜利后迁回原址复办,改名广东省琼崖师范学校。1946年改名海南特区区立琼山师范学校,1950年改广东省立琼山师范学校,1951年改为广东琼台师范学校。1968年曾因“文革”停办,1974年复办,改为海南师范学校。1977年、1978年为适应海南教育发展需要曾招收过2届5个专业9个大专班学生450人。1979年更名为广东琼台师范学校,是广东省4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用现名。该校占地面积5.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环境幽美,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近几年来办学成绩显著,1988年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奖金10万元。自1974年复办以来已培养毕业生3543人。1989年有教职工162人,其中高级讲师23人、讲师27人、助理讲师22人、教师18人、实验师2人、主治医师1人、会计师1人,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35人。
  海南民族师范学校 校址通什市,1954年创办,始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用现名。学生来自原州属8个市县。创办伊始,招初师班。1956年起招收中师班。1963年定为广东省重点师范之一。1977年曾办过大专班。1981年增设幼师、文艺等专业。自创办以来,培养了大专和中、初师毕业生8000多人,培训了在职小学教师2000多人,其中黎、苗、回少数民族学生占50%。1989年有教职工131人,其中高级讲师7人、讲师21人、助理讲师15人、教员23人,在校学生680人。
  【省、县属中等专业学校】
  海南文昌师范学校 校址文昌县文城镇,创办于1947年。始名文昌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50年改称文昌县立师范学校,1951年春更名文昌师范学校。1957年易名为广东省文昌师范学校,校址设在文昌县城圣殿(现县政府招待所);1961年迁文昌县文教公社宋六坡旧军营。1968年停办,1973年复办,校舍设在文昌华侨中学内。1981年迁到现址。1988年改用现名。自建校以来已培养毕业生8000余名。1989年有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讲师7人、讲师14人、助理讲师14人、教员26人,21个班,在校学生449人。
  海南琼海师范学校 该校前身为应台书院,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始校址在琼海县塔洋镇,后改名同文书院、龙庙书院、正蒙清馆、端山书院等,1913年改称琼东县立高等小学,1921年改名琼东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47年迁加积大村坡现址,1949年更名琼东县立师范学校,1959年易名广东琼海师范学校,1987年改用现名。自建校以来,已培养毕业生7000余人。1989年有教职工105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23人、助理讲师14人、教员20人,21个班,在校学生447人。
  海南临高师范学校 校址临高县临城镇桥头村,前身是临高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于1931年。初校址设在临城大成殿(现临高县文化局所在地)。1933年改名临高县立简易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1939年日军侵琼停办,1946年复办,1951年迁现址,1953年更名临高初级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广东临高师范学校,1968年“文化大革命”停办,1973年复办。1989年改用现名。校园占地面积46.4亩,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从创办至今,已培养毕业生1690人。1989年有教职工66人,其中高级讲师6人、讲师9人、助理讲师13人、教员9人,11个班级,在校学生592人。
  海南东方师范学校 校址八所镇,创办于1959年初,始校址在东方县新街镇,校名东方县师范学校,属县管理。1962年停办,1970年复办,迁址东方县总工会,改名广东省东方县师范学校。1979年又迁现址。1981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接管,易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东方师范学校。1988年8月改用现名。校园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1989年有教职工102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16人,助理讲师17人、教员14人,15个班,在校学生436人,
  【农垦中等专业学校】
  海南省农垦海南师范学校 校址临高县加来镇,创办于1975年。始名广东省海南农垦师范学校,是广东农垦系统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1979年易名广东农垦海南师范学校,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用现名。校园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自建校以来已培养毕业生2429人,在职教师培训结业的2243人。1989年有教职工156人,其中高级讲师1人、讲师8人、助理讲师22人、教员19人,17个班,在校学生460人。
  海南省农垦通什师范学校创办于1979年,校址在琼中县牙挽。1985年6月迁通什市南圣镇。1988年改用现名。校园占地面积110.28亩,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自创办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481人。1989年有教职工75人,其中高级讲师2人、讲师1人、助理讲师5人、教员17人,20个班,在校学生365人。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