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568
颗粒名称: 工商信贷
分类号: F832.4
页数: 2
页码: 509-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解放前和解放后至建省后的工商信贷发展历程。
关键词: 工商 信贷 海南省

内容

海南解放前的工商信贷数量较少,都是私人以借、贷方式来进行剥削,国家很少贷款于民众。解放后,国家向工商业和其他生产或经营者信贷逐年增加,促进了海南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各项经营者事业的发展。
  解放初期的银行信贷,主要是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服务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分行发放贷款不多。当时,国营工业尚未发展,国营商业所需的资金又由人民银行总行贷给中央商业主管部门,层层下拨到所辖单位使用。到1952年,国营供销企业、合作企业贷款余额75万元(按新人民币,下同)。对私营工商业的贷款,贯彻国家对私营工商业“限制、利用、改造”政策,为他们采用“区别对待”、“有紧有松”,主要发放抵押放款和出口押汇放款,支持经营海南土特产的外销,1952年末贷款余额99万元。
  随着国发经济的发展,海南国家银行的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逐年增加。从“一五”时期开始,银行放款数额一直大于存款数额。1957年存款总额为放款总额的50.2%。“一五”时期,为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银行工作重点是支持国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实行《国营商业短期放款办法》低利支持国营商业、合作社统购统销主要农产品,并扩大工业品的收购,贷款逐年增加。1953年贷款余额718万元,到1957年上升为7449万元,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区别对待”,凡组织起来正当经营的给予支持,促其走社会主义合营、合作道路。
  在“大跃进”时期,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影响,银行放松了信贷监督,资金供应采取“企业要多少给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什么地方要给什么地方,”结果造成信贷失控。1958年至1961年的4年间,工业贷款余额由1957年的652万元上升到1961年的4494万元,增加了5.9倍,商业贷款由6723万元上升到16337万元,增幅1.4倍,增放的贷款中有2000多万元,没有物质保证。
  1962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岛分行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和“银行工作六条”,加强信贷资金管理,积极收回财政性垫款和到期贷款。把“金额信贷”改为资金分口管理,存款分户,逐笔核贷,扭转了“大跃进”时期的被动局面。1964年海南国民经济基本好转,银行的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余额分别比1961年下降71%和15%。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银行的集中统一和各项规章制度遭到破坏,银行一度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金库和救济款发放处。贷款大量被基本建设和财政性开支挤占和挪用。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间,人民银行的工商企业贷款由21791万元上升到3746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行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开拓了贷款范围,由单纯发放流动资金扩展到发放固定贷款,执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植”,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大力支持海南的轻工、纺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和化工、商办工业、建材等35个行业的459个项目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取得的成绩,对于促进海南工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各种制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起了积极的作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人民银行总行在5年内,每年给5000万元的开发性贷款。中国人民银行海南行政区分行用这笔钱支持发展海南经济作物甘蔗的生产,新建扩建糖厂18家,使食糖年产量由10万吨增加到32.4万吨;支持兴建国家批准的年产3万纱锭的海口纺织印染厂按时投产。同时,中国工商银行海南分行和建设银行海南分行发放了近5亿元的技改贷款,促进了海南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起了积极的作用。各家银行还贯彻“稳中求松”的方针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正常生产和流通所需资金做到四优:一是优先保证国家计划拨调产品的资金需要;二是优先保证粮食和农副产品采购资金的需要;三是优先支持出口产品收购金需要;四是优先支持生产资料的购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些措施得力,大大地促进了海南经济发展。1988年中央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给海南“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银行为优化信贷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支持了发电总量4.96万千瓦的马村燃气轮机发电厂,海南涤纶长丝厂、海南汽车冲压厂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的建设,还支持海南邮电局安装自动电话、程控电话等基础设施。到1987年止,海南各家银行发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32.37亿元,比1978年增长5倍,固定资产贷款余额10.74亿元。80年代以来工商信贷大部分是合理的、必要的,属于不正常的是1984年支持进口汽车发放的贷款,年末工商流动资金贷款余额32.9亿元,其中工商行13.7亿元。比上年突增3.3倍。1985年,国家紧缩贷款,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分行加强宏观控制,采取果断措施大力压缩贷款规模,集中力量抓清理和收回进口汽车等物资贷款22.2亿元,扭转了信贷失控局面。1985年工商贷款收大放小,做到紧中有活。
  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省金融部门不断演化改革,从而使海南的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到年底止,银行各项存款比1987年增长62.5%;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53.9%;现金净投放比上年增长68.25%;外汇存款余额22288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19415万元。1989年底止,各项贷款97.89亿元,比上年增加11.3亿元,增长13%。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