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海南金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558
颗粒名称: 解放前的海南金融业
分类号: F832.766
页数: 2
页码: 494-49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海南岛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以及金融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海南岛作为航运要冲的重要地位、经济发展缓慢的历史背景,以及琼州社会经济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变化和侨汇业的兴盛。
关键词: 金融业 发展史 海南省

内容

海南岛位于南海西北部,西濒北部湾,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各国航运要冲。海口埠历史上曾是各国商船停泊港,商人云集场所。岛上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和各种水产品。
  明末清初海南的经济、金融受清政府实行海禁的影响,发展十分缓慢。在鸦片战争以前,海南开设了换钱店和当铺,民间借贷形式多种多样。市场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两和铜钱,小额交易用钱,大额收付用银。海禁解除之后,沿海地带的家庭手工业和农副业发展较快,商品交换的墟市日益兴旺起来,建立在小生产者基础上适应小生产资金需求的借贷活动趋于活跃,融通资金的花会组织在民间十分盛行。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中英条约定琼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入侵,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琼州社会经济,濒于破产解体。琼州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下,由于生活所迫,人们纷纷飘流南洋谋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琼州成为华侨之乡。此时,为侨胞捎钱带信的水客应运而生。后来,这种民间形式逐步发展为专营侨胞汇兑的侨批局。在旧金融业中,侨批局占重要地位。鼎盛时期,在海口的侨批局有50多家,文昌、加积等地还设置转驭批店40余间。每年汇回的侨汇近千万元。这时埠际贸易发展迅速,以物交换、带现钱交易诸多不便,为适应贸易资金调拨的需要,海口开设了经营汇兑兼营商业的山西票号。
  辛亥革命后,海南的票号和当铺日渐衰败,钱庄、侨批业发展较快,银行开始起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中国银行在海口设分号,是海南第一家银行。此后,邮政储金汇业局琼州分局设立,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中央银行在海口设立支行(1932年改组为广东省银行海口支行),华侨集资创办了琼崖实业银行。1934年海口有银行4家,找换钱店15间,汇兑银铺及星暹信局(即新加坡、泰国的侨批局)40余间。中国银行、广东省银行开设初期,主要业务是发行货币、代理国家金库,只对军政机关办理存汇款,与一般工商企业没有信用关系。货币流通在民国时期很紊乱,金属货币有银条、元宝、中国银元、外国银元、银毫、铜仙、制钱,以两为计算单位。民国十四年以前(公元1925年),银毫在市面流通,后因军阀邓本殷据琼时私铸低质银毫为数甚巨,邓败后,市场拒用,人民受害很深。纸币有广东官钱局的银元票,中央、中国、交通三行的兑换券,广东省行的大洋券、毫洋券,还有港币、叻币、西贡(法)纸、暹罗币、美元、英镑等外国货币。纸币主要在海口及沿海一些城镇流通。其他县区以银元、铜仙、制钱为流通货币。1935年冬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琼州由于广东当局对抗南京政府,以大洋券、毫洋券作为“法币”,直至陈济棠下野,纸币才得以统一,而港币、叻币却一直在岛上流通,未能禁止。至20世纪20年代,海南内外贸易和侨汇的结算是以白银输入输出来进行的。如1922年至1927年的6年间输入白银618万两,输出231万两。随着银行的设立,通过相互代理汇兑、划帐、清算,使海南的金融业务有了很大的拓展。
  1926年,中国共产党琼崖地委成立后,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组建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琼崖临时政府虽然没有设立银行,但在坚持打击高利贷的同时,还通过合作社开展借贷活动,促进根据地的生产发展;发行根据地货币和公债券,解决暂时财政困难,粉碎敌人经济封锁,支援抗日和解放战争。
  1939年2月,日本入侵海南岛,中国银行、广东省银行在琼机构撤迁,邮政储金汇业局和琼崖实业银行停业。日本侵略者推行“以战养战”政策,在操纵经济的同时,垄断金融,在海口设立了(日)横滨正金银行、(日)台湾银行、(日)台湾华南商业银行。伪政府成立琼崖银行。这些日伪银行还在一些城镇设置分支机构,发行大量日本军用票、日本银行券、台湾银行券和南方开发券,大肆掠夺海南人民财富。
  1940年,广东省银行为解决琼崖地区的战时金融,在国民政府广东省第九区(琼崖区)专员公署驻地(定安县龙塘区安良乡)设立广东省银行琼崖办事处,发行琼崖区通券,到1945年冬迁至海口。
  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中国银行、广东省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相继在琼州复业,接着中央、交通、农民等银行也相继来琼设立分支机构。钱庄等旧式金融业的设立则受国民政府财政部控制。1948年财政部广东省金融管理局第九区专员公署金融管理处成立,加强了金融管制,以中央银行为首的官僚资本垄断了海南金融。1949年,海南岛除有四行两局外,还有省营、地区营的银行。全岛银行机构有22处,其中国营13处,地方营的省地银行9处;还筹备了合作银行,以及一些县银行,但都因资金困难而流产。其他金融业据同年6月14日中央银行的登记,海口市金银找换商号39家,侨批局近40家。
  1947年,法币膨胀日益加剧。次年,发行金元券,贬值更快。后发行银元票(包括海南银行发行的银元票),人们拒用,连军政部门都将拨付的银元票向中央银行、海南银行兑现银元。在市场上,以银元、美钞、港币、铜仙、镍币为流通货币。多数银行举办银元、外币存款,保存金银外币,借以保持币值。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终于彻底失败。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