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采矿、冶金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457
颗粒名称: 解放前的采矿、冶金工业
分类号: TF111
页数: 1
页码: 3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岛的矿产开采和土法冶炼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已经有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开采。明代时期开始有石碌铜矿的开采和土法冶炼,儋县的那大锡矿也有长期的开采历史。民国时期继续开采锡矿和金矿。1939年日本侵占海南岛后,对田独、石碌铁矿进行掠夺性开采,并大量运走铁矿石。日本投降后,中华民国政府接管了田独铁矿和石碌铁矿,但海南的采矿、冶金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关键词: 海南省 冶金工业 金矿

内容

海南岛的矿产开采和土法冶炼可以追朔到很远的年代。相传始于唐宋时期,距今1300多年前,海南的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安州已产金银向朝廷进贡。至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1~1521年),岛上已有铜、铁制品的生产。清代乾隆、同治、光绪年间曾经开采石碌铜矿,并进行土法冶炼。儋县的那大锡矿由于质优,素有盛名,明朝末年至清代曾开采,民国时期也继续开采,至1935年已有15家锡矿公司对它进行开采,那大曾一度成为全岛锡业中心,所产之锡砂经土法冶炼成锡锭,然后运往香港精炼后销往欧美各国。民国时期,儋县白泡、那京金矿,澄迈县的金沟岭金矿,屯昌县金岭河床曾开采和淘洗金砂。1939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南岛后,对田独、石碌铁矿进行掠夺性开采,先后从上海、香港、澳门、汕头等抓来2.5万多名劳工,加上本地民众共4万多人进行采矿、修建铁路。从1939年至1945年共开采掠走铁矿石336万吨。日本投降后,中华民国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了田独铁矿和石碌铁矿。1948年,田独铁矿恢复生产,1949年,海南铁矿石产量仅有20万吨,除此之外,全岛采矿、冶金工业是个空白。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