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代海南人第一次向南洋移民高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972
颗粒名称: 二、清代海南人第一次向南洋移民高潮
分类号: D691
页数: 3
页码: 189-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重要侨乡文昌、琼山、琼海、万宁等地姓氏族谱的研究以及海南侨民在海外的会馆和组织的史料分析,清代海南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高潮。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9世纪中叶。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例,1814年新加坡英国殖民时,岛上只有150人,其中只有30人是中国人。以上是清代海南两次海外移民高潮的概述。这些移民潮对海南人的生活和海外侨民组织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清代 海南 移民

内容

根据海南重要侨乡文昌、琼山、琼海、万宁等市县部分姓氏族谱的研究,以及岛内和琼侨各侨居国的海南同乡会馆、各姓宗亲会的史料分析,清代海南全岛性的成批成批地向海外(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移民,主要有两个时期、两次高潮。
  第一次移民高潮是在19世纪中叶。这次移民高潮的政治原因,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后,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海禁逐渐被解除,容许向海外移民。特别是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琼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因此海南船只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定居各国谋生的海南人也越来越多。
  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来说,1814年2月6日新加坡诞生升起英国旗时,岛上只有150人,其中只有30人是中国人,其余都是柔佛帝国天孟公的马来随从。1842年之后,才有大量海南人移居新加坡。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为了互通信息,互相照顾,清咸丰四年(1854年),琼侨韩旺彝(又名韩亚二)、王志德等人才在新加坡召集同乡开会(一说1857年11月24日),议决组织琼州会馆,并向英国东印度公司买下马拉巴街6号3间相连的房子,作为同乡联络中心,馆内设天后宫,所以新加坡琼州会馆和天后宫一直是“二位一体”的组织。到1869年,在马六甲的海南移民也成立了琼州会馆,同年太平琼州会馆也创立,槟城琼州会馆也在1870年以前成立。由于南洋各国各地区有了琼州会馆的照顾以及提供棲身之地与介绍工作等,19世纪中期海南各地到南洋谋生和定居的人更多了。根据海南《文氏族谱》记载:文氏潮港派36世文大行的儿子文振声,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往番;文大英长子文振荣,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往番卒;文大德子文振义,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往番卒;文大英三子文振华,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客番卒;文大选四子文振浩,生于道光十六年(1837年),往番卒;还有四房六合派三十五世的文宗祖三子文大杰,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往番卒,等等。这些出生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姓人,族谱内虽然没有写明他们何年何月“去番”,但估计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时离乡的,国此可以断定他们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第一个移民高潮时迁居海外的。
  泰国琼州公所(今泰国海南会馆前身)的主要创建人和主要负责人云崇对,字策臣,也是十九世纪中叶赴泰国谋生的。云崇对1840年出生于文昌龙马乡新村,20岁左右(即1860年左右)赴泰国谋生,是旅泰琼侨杰出侨领。在泰育有5男:长子云茂修(字竹亭),1883年生,曾任泰国海南会馆第1至第7届理事长,在暹罗加入中国同盟会,倾家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次子云茂伦,追随孙中山革命,推翻帝制,名留青史;三子云茂保历任泰国外交部长、财政部长、枢密院大臣等职;四子云茂俊为泰味音公司总经理;幼子云茂杰曾任泰国外交部次长。云茂修的长子云逢本曾任泰国预算局局长等职;次子云逢凉曾任泰国外交部司长等职;幼子云逢松曾任泰国财政部长等要职。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发起成立泰国琼州公所,除了云策臣外,还有早期到泰国谋生事业有成就的陈元国、韩连翼、杨日茂、吴安修等海南人。
  林文英(字格兰)的父亲林开伦,文昌清澜世坑村人,也是十九世纪中叶到泰国谋生,具有爱国爱乡思想。1873年林文英出生于暹罗,1903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1914年被捕,在府城英勇就义。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