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大作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76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大作为
分类号: F592.766
页数: 9
页码: 249-2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大作为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旅游服务业国际化的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窗口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国休闲度假的引领、中国选美时代的开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兰花产业中心的打造等。
关键词: 三亚市 旅游服务业 旅游岛

内容

一、旅游服务业国际化的进一步推动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明确指示:海南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国务院也于同月原则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委主要领导的意见,省政协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确定为本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并商请全国政协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希望借助全国政协的力量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次年度调研活动,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亲自率国家15个部委有关领导40多人来海南考察调研。专题调研历时一年,取得了重大成果,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李克强副总理在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贾庆林主席先后在2009年、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会议上的常委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予以推进。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政协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最好的纪念,也是我们国家沿着邓小平开拓的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举措。海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做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决策,是特区建设迈出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步。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海南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阐明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一是推动海南新一代改革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的重要突破口;二是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迅速提升海南综合实力,实现小平同志“把海南好好发展起来”遗愿的重大战略举措;三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和建设好海南这个全国人民“大花园”的必然选择。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精神与海南省的省情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三亚市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三亚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中的重要地位
  三亚市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大局挑了担、分了优、立了功。第一,三亚市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2012年三亚市的人均GDP接近长三角地区的人均水平,远高于全国和全省。第二,三亚市旅游目的地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全省旅游人数三分之一在三亚市,三亚市的旅游业态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可以说国际旅游岛的核心元素就是三亚市。第三,三亚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三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数达到70%左右。第四,三亚市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是全省最好的,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毫无疑问三亚市要为全省的发展大局继续作贡献,要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速与国际接轨
  三亚市旅游服务在抓紧旅游“硬件”建设的同时,抓紧旅游“软件”建设,注重智力投资。旅游资源和设施是“硬件”,人才队伍建设是“软件”。“硬件”和“软件”两手抓,是提高旅游服务效益的关键。
  根据海南省政府批准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在20世纪末,三亚市基本完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骨干工程的配套建设,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的旅游管理和服务队伍,旅游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进入21世纪始,用10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全面开发由海滩、海面、海底、河流、温泉、水库、山林和空域等多方位组成的旅游设施和项目;建立起一支人数众多、门类齐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高的旅游产业队伍,建成以度假旅游为主,集观光、休闲、购物、商务、会议、康复、娱乐和体育运动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中心和重要的空运海运口岸城市。旅游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旅游资源开发整体化,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
  (1)深层次、全面开发以三亚市为中心的旅游区域,建成由城市和郊区、海滨和山林、河流与温泉、地面与空中、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各类风格的旅游景观、项目和路线,形成在海内外有影响的三亚风景旅游区域。
  (2)建设现代化的综合性旅游城市设施,推出以热带滨海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多样化旅游产品,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起独特的、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
  (3)旅游业与民航、铁路、公路和航运等部门密切合作,使用国际先进客机、高速汽车和大型豪华游船等。
  (4)拥有完善的旅行社服务网络,团队旅游形成规模,散客服务方便、快捷,能提供度假、观光和专项旅游等多种旅游服务项目。
  (5)饭店实行星级制,严格按星级提供优质价实相符的现代服务。
  (6)提供高中低各个档次、中西南北各类菜系的餐饮,既有海南的地方风味和黎、苗、回风味,又为各类旅客提供其习惯的餐饮。
  (7)建立发达的旅游商品生产和供应网络。精心设计和加工本地特种产品与广泛引进海内外精品相结合,建立岛内外、海内外旅游商品供应网络,在市内设立自由贸易区或准自由贸易区;建立包括离岛免税店、超级市场的商业网,设导购服务,开展电话、电脑订购或邮购业务。
  (8)提供融东西、南北文化一体的多种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的文娱生活,抵制某些不良影响,同时又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人们的娱乐方式。
  (9)简化签证入境手续,充分利用海南实行境外旅游者落地签证的政策优势,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游客给予免签证或一次签证多次出入境。
  (10)建立以社会机构和企业承担救援、医疗、保险和安全事务的旅游保障体制,建立严密的旅游安全和救援系统。
  2.旅游企业经营市场化,旅游行业管理国际化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运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辅以行政手段,对旅游市场实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实施市场化、法治化管理。
  (2)各种所有制形成的旅游企业建立起现代产业制度,积极推广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建立连锁系列和集团管理公司。
  (3)旅游企业以旅游为主,多种经营,逐步形成行、住、食、游、购、娱多种经营的综合化企业,同时鼓励和倡导建立专而精的经营特种旅游服务项目的专业化企业。
  (4)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实行市场化管理。建立企业型的导游员公司、服务员公司等。
  (5)实行双向开放,既允许外资来三亚合营、合资或独资办企业,也鼓励本市的旅游企业出境去办旅游企业,直接在境外招徕业务。旅游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走向世界,加入国际旅游市场的大循环和大竞争。
  (6)建立多层次的海内外合作体制。首先与三亚市的友好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其次与东南亚各国,再次与西欧国家,建立各种形式的旅游合作关系,如互派旅游团和互设办事处,共同设计跨境和跨国旅游线路,以旅游接待换货物和抵偿债务,在三亚或境外合办旅游企业等。
  (7)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经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旅游法规与国际通行法规接轨;国内旅游市场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旅游服务的硬件标准和软件水平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国内旅游价格与国际旅游价格逐步接近,最终也要接轨;使三亚市的旅游业成为全市率先获得国际平均效益的产业,成为率先与国际标准、规范和惯例接轨的产业。
  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的充分发挥
  中央政策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给海南省和三亚市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自1998年以后,三亚市经济连续1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三亚市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积极开展了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三亚市所做的一些事是从无到有的,有的甚至是冒着风险去做的,其中有几件事还是有顶端优势的。而做成这些事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三亚市当年的领导团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如,塑造南山海上108米高的观音圣像,在当时的背景下,要做成这件事确实经历了千辛万苦的争取;又如,2003年三亚在中国首次举办世界小姐选美总决赛,在当时是需要突破不少禁区的;再如,2008年、2011年三亚市在重大的国事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创新了三亚样本的休闲外交,作出了特别的贡献;又再如,打造全国最大热带兰花产业中心,连办、七届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等等。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离岛免税、出境游、航权开放、离岸金融、无居民岛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已经落地实施,三亚市的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更加显豁。
  (一)创新三亚样本的休闲外交
  (1)“休闲外交”三亚进入先办行列
  2008年4月,“最美国事活动”的上演,使三亚市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在椰风海韵飘拂的亚龙湾,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四国元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举办了9场与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会谈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二次在首都北京以外的地方举行国事活动(第一次在上海),被各界赞誉为“最美国事活动”。
  外国媒体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波清水阔雪铺滩,绿树娇花磊石间。在椰子树、棕榈树、三角梅、鸡蛋花环绕掩映的花园草坪上,面向不远处广阔美丽的亚龙湾海滩,身着深灰色浅纹西装的胡锦涛陪同一身白色礼服的图谱五世,共同检阅了英姿勃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一些前来采访的媒体在亚龙湾捕捉各国政要穿着热带休闲装束的镜头。
  负责国事活动仪仗队官员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二次在首都北京之外的地方,为前来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元首举行欢迎仪式。此次仪式完全复制了通常在北京举行的欢迎仪式,不仅仪仗队、军乐队人员均来自北京,就连检阅台、红地毯等仪式设置也一个不少,国宴厨师也是从首都来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外交部领导称赞三亚国事活动的卓越的策划、运作和影响“超乎想象”。就在“最美国事活动”举办后不久,有专家提出,把海南打造成中国休闲外交基地,把三亚打造成中国的一个重要外交基地和舞台。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又可以进一步发挥三亚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提高开放度。
  三亚地处热带,拥有一流的休闲度假资源,而且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及世姐赛事的成功举办,国际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仅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平台,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国政要或前政要到访三亚市。因此,三亚市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中国休闲外交的重要基地。2008年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不仅大大提升了三亚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把三亚市推上更大的世界舞台。
  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在2011年撰写的《往事点滴见证成长》回忆文章中写道:“这是论坛历史上第一次两地办会,也是将重大国事活动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完满结合的匠心之作。”
  (2)“金砖会晤”让三亚光耀世界
  亚洲国家的领导人每年在博鳌会晤,到三亚市下榻,这一来一回串起了半个海南岛。
  在2011年4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让三亚市成为舆论的热词。不管是网络,还是报纸、电视,随着“金砖”成为新闻头条,三亚市成为新闻中首先被提及的地域关键词。
  在当时的“金砖峰会”五大国家元首联合会举行的媒体招待会上,元首们无例外地提及三亚市,并不吝赞美之辞。国家主席胡锦涛以东道主身份欢迎各位元首“来到美丽的三亚”。巴西总统罗塞夫称赞三亚是“漂亮的海滨”。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说三亚是“风景最美的城市,在短短15年间成长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印度总理辛格和南非总统祖马也都表露,来到美丽三亚享受到完美周到的会议服务,让他们感动。
  时任外交部长的杨洁篪接受媒体专访时,称赞“海南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得很出色,展现了三亚精神、博鳌精神,完美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水平”。
  这次活动的举行,又一次提升了三亚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三亚市人民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和自豪感;也提升了中外投资者来三亚市创业发展的信心和热情,对三亚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形成了一个《三亚宣言》。在活动结束后,各国领导人发表简短讲话时,都表达了对中国、对海南、对三亚的感谢。《三亚宣言》中的第31条,专门提到“感谢中国政府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感谢海南省和三亚市政府和人民对会晤的支持”。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于4月6—8日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会议。4月5—6日在三亚举行仪式欢迎缅甸、哈萨克斯坦、秘鲁、墨西哥、赞比亚、芬兰等六国总统,并在三亚分别与六国总统进行国事会谈,这次活动被媒体称为“最美国事活动续集”,三亚在“续集”中再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三、中国休闲度假的引领
  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1996年1月1日在三亚市亚龙湾举行,把一个全新的“度假”概念引入中国。学者们将举行这次开幕式的年份认定为中国休闲度假元年。中国人在这里第一次尝试了“休闲度假”,可到海滩边徜徉,可在清澈的海水中洗浴。
  一座座度假酒店在亚龙湾拔地而起。凯莱、喜来登、万豪、丽思卡尔顿、希尔顿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酒店散落在亚龙湾海边的绿荫碧草之间。
  时隔13年,2009年的1月1日,中国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又在亚龙湾隆重举行。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旨在唤醒国人旅游及进行旅游开发时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伴随着一系列城市旅游营销活动,三亚市打开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休闲度假市场,客流量逐年跃升。2011年12月22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正式迈入“千万机场俱乐部”,成为我国首个迈入这一俱乐部的地级市机场。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从通航到实现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用了10年;从250万人次到800万人次,用了5年;从800万人次到突破1000万人次,仅用2年。2012年又突破1100万人次。另一个指标同样让人惊叹。三亚市接待过夜旅客从2006年的454.9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超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65.4亿元增长到160.71亿元。进入21世纪,三亚市的休闲旅游事业都在拔节,都在让国内外游客为她的美丽停留。
  四、中国选美时代的开启
  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在三亚市成功举办了5届——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世界小姐大赛如此频繁地光顾一个城市,这在该赛事历史上尚属首次。这给三亚市这一以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五大元素”为豪的城市,又增添了令人心动的“美女”元素。
  当“选美”在国内尚属禁忌话题的背景下,三亚市通过这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美丽赛事的举办,成功地在国内首开“美丽经济”的时代。
  2002年10月26日,三亚市政府与总部设在英国的世界小姐组织机构在三亚市山海天大酒店签署了共同举办2003年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合同。这是世姐小姐比赛50多年来第一次被引入有13亿人口的东方文明古国。有外电评论说:“中国首次举办国际选美赛,这一改变具有指标性意义,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另一重大举措。”由此,2003年被定格为中国的“选美元年”。
  世界小姐组织机构认为:“2003年世界选美大赛是我们所承担的最为丰富多彩和最为壮观的比赛。而且,这也是选美比赛创建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比赛,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女云集风景秀丽的三亚。”三亚的选美比赛使美丽资源急速升值。
  法新社的消息称,世界小姐选美活动在中国的海南岛拉开了序幕,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又迈出了一步,是中国国际化的一个碑记。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如此大规模的世界顶级选美盛事在中国举办是一种突破”,“对于正在迅速同国际社会接轨且不断展示自信心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古老民族与时俱进的跃动”。
  《国际先驱导报》认为,选美盛会除可借美女通过传媒向世界促销海南的旅游外,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供了中国“美女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契机。
  在电视媒体方面,中国中央电视台、美洲卫星电视、美国广播公司、英国BBC、凤凰卫视等俱派出记者关注赛事、报道赛事。中国新闻社《视点》杂志撰文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世界小姐比赛,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三亚市作为中国“美丽经济”开启之地,不断向世人展示时尚和活力。
  五、中国乃至世界热带兰花产业中心的打造
  (一)在中国有1800多年历史的兰花
  在中国花史上,兰花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兰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地的兰花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兰花种植面积达10051.6公顷。农业部全国花卉统计,2009年我国兰花销售量达55895.6万枝,销售额达34.29亿元,占全国花卉销售额的4.8%,每公顷产值超过34.1万元。
  (二)三亚市兰花的竞争力
  三亚市的热带优质资源,对发展热带兰花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与海南建设“生态省”和三亚建设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相一致,相得益彰。
  在成本方面,在三亚种植热带兰花,除蝴蝶兰等几种对光、温、水的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防雨、降温设施外,其余的如文心兰、石斛兰、卡特兰等只需要遮阳和通风排气设施,即可生产出品质较高的兰花产品。与国外全自动温室内生产出的兰花相比,成本和价格有着天壤之别。即使是从亚洲、非洲国家进口兰花,在运输成本上也比三亚市种植高出许多。我国浙江、四川、广东、云南、福建等兰花生产区多以国兰生产为主,若要种植热带兰,则大部分地区需要温室大棚,大大增加了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三亚市兰花产业平均每种植1公顷投资约105万~150万元(蝴蝶兰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每种植1公顷投资约225万~250万元,是我省的2~3倍。而发达国家每种植1公顷投资需750万~2250万元。
  在质量方面,三亚市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热带兰花生产,同等条件和管理水平下,其生长速度和质量均优于我国其他地区。
  在品牌方面,三亚市兰花的主栽品种有石斛兰、文心兰、蝴蝶兰、卡特兰、万代兰、千代兰等,其中石斛兰长势最好。石斛兰作为三亚市的主导产品被大力发展。
  (三)创新模式,科技支撑,多方共赢
  三亚市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兰花示范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总投资额10%~20%的资金支持。除建设兰花基地外,三亚市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集约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花卉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实现企业与花农共赢。花卉企业联系各区镇示范户、合作社,按“五统一分”的要求对农户进行管理,“五统”即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一分”即分散种植。三亚市鼓励企业开展热带兰花快速繁殖育苗、杂交选育新品种、产业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凡是建立省级兰花重点实验室或兰花研究所、研究中心,按总投资的30%给予一次性扶持;达到国家级标准的,按总投资的40%给予一次性扶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广阔、成果转化能力强的新品种,每个品种奖励20万元。全市建立了3个花卉种苗培育中心,培育出了100多个优良品种。兰花不仅观赏价值极高,经过深加工后附加值更大。随着萃取技术的发展,从兰花中提取芳香精油用于康体保健大有前途。
  (四)坚持连办国际兰博会,促进世界兰花旅游文化的发展
  2006年以后,三亚市连办了七届国际兰花博览会。
  2006年12月9—15日,以“发展兰花产业,弘扬兰花文化”为宗旨,以“兰花、科技、和谐”为主题,以参与国际交流、推动兰花产业发展为目的。参展单位有来自美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我国港澳台地区12家,中国大陆有关企业60多家。
  2007年12月30日—2008年1月3日,以“兰花文化、美丽产业”为主题。参展的国内外客商102家。其中,国内有来自北京、广东、福建等省市及澳门和台湾地区44家;国外有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德国等11国58家。
  2009年1月5—11日,本届共有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15国66家参展单位;国内有来自北京、广东、福建、云南、天津等省市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52家企业及协会参展。
  2010年1月10—16日,本届共有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15国66家参展单位;国内有来自北京、广东、福建、云南、天津等省市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52家企业及协会参展。
  2011年1月8—14日,本届有云南、广西、广东、河南、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展商和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17国展商参展。国内外展商120家。
  2012年1月5—11日,本届以“兰花让您的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参展单位有广东、陕西、贵州、吉林、黑龙江、北京等展商;有泰国、缅甸、越南、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等18国展商。国内外展商120家。
  2013年1月10—16日,本届以“兰花手牵手,世界心连心”为主题,以兰为媒,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及兰花国际交流平台,打造美丽三亚品牌,增添优雅兰花文化,显示文化旅游与兰花产业相促进的发展路径。世界兰花大会主席约翰·哈马斯先生应邀参会,来自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丹麦、厄瓜多尔、文莱、瑞士等20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展商、内地各省市的展商参展。博览会举办国际兰花论坛、花艺讲座、家庭养兰知识讲座、兰花与生活知识讲座等。兰博会展区内所有景观实施生态维护,塑造全球最大的兰花主题公园,成为永不落幕的兰博会,为游人增添一处亮丽的兰花风景。三亚市为海南省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热带兰花产业中心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知识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三亚市在升格为地级市后,逐步发展成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城市。文章介绍了三亚市在升格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以及随后的城市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另外,文章还介绍了三亚市在教育、科技、文体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