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吊罗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岛烽烟》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547
颗粒名称: 登吊罗山
分类号: K265.9
页数: 6
页码: 231-236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43年冬天,中国共产党在琼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的历程,其中包括在吊罗山开辟苗族根据地的任务。政委莫逊指派后勤科长周海东执行此任务,并向他阐述任务的重要性和难度。本文还介绍了吊罗山上发生的南茂惨案以及苗族首领陈日光的故事。
关键词: 琼崖 抗日游击斗争 苗族

内容

一九四三年冬天,在我第三支队第三大队坚持六连岭地区斗争的同时,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分别挺出陵水之杨梅、加慑和保亭之五弓峒、七弓峒一带,建立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紧接着,他们在陵水开展了政治攻势,争取了一部分伪军反正,并在崖、陵、保边界之白石岭伏击敌人取得了胜利。在这胜利的推动下,陵、崖、保地区许多地方相继建立了区、乡的民主政权。不久,陵、崖、保等县的抗日民主政府也先后成立。
  为了配合我军主力挺进五指山,建立琼崖革命中心根据地,东区军政委员会指示由第三支队派人到吊罗山去做苗王陈日光的工作。
  谁去执行这一任务呢?第三支队政委莫逊便想起后勤科长周海东同志来。他是个红军战士,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考验,处事机智,两年前还跟张开泰同志到吊罗山附近活动过,比较熟悉情况,把这一任务交给他,大家都认为很合适。
  支队政委莫逊同志把老周找来,将党的决定告诉他,郑重地对他说:“党派你去吊罗山,任务是争取苗族首领陈日光,组织苗族人民抗日武装,开辟吊罗山根据地。”
  “去吊罗山?”老周心情初时有些紧张,他知道,这个任务是多么的重要和艰巨啊!
  莫政委意味深长地说:“吊罗山是五指山的屏障,我们开辟吊罗山根据地,不但从南麓敲开了王毅老巢的大门,给我军进军五指山区创造有利条件;而且,我军在东南有了这一块根据地,就可以更有效地从东南向西北展开游击斗争,与我军南区的第二支队和西区的第四支队相呼应,向五指山腹地发展,以便最后完成党中央要我们开辟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任务。”莫政委讲到这里,看了老周一眼,只见老周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的话,脸上露出一股严肃、稳重的表情。他把一根卷好的纸烟递给老周,象宽解又象鼓励似的继续说:
  “老周同志,执行这个任务诚然是艰巨的。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国民党反动派造成长期的民族隔阂,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破坏,苗族人民对我党我军还很不了解,仍存在着猜疑和戒备,因此工作必会遇到许多难以设想的困难。但你不要担心自己是孤军作战,党和部队在后面支持着你;同时,也要看到,此行也有不少有利因素,苗族人民迫切要求解放,前几年我军曾到附近活动过,对苗族人民留下了影响,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规定的民族政策,深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局面是一定可以打开的。”
  听了莫政委的话,老周思考了一会,然后站了起来,用坚定的口吻回答说:“政委,我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努力完成任务。”
  莫政委满意地点点头,请他坐下来,然后将吊罗山上的情况,再详细地向他作了介绍。
  早在一九四三年农历五月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曾于一天之内,派兵杀害了一千九百九十多名苗族同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茂惨案”。大屠杀过后,幸存下来的苗族首领陈日光,带领一部分虎口余生的苗胞,逃到吊罗山。
  陈日光是苗族的世袭首领,诨号叫“山熊扒”,因他年青时上山狩猎,曾被山熊扒了一边脸腮,留着几道深深的伤疤,因而得名。因为苗话“扒”与“伯”有些近音,随着他的年岁增长,为了表示尊敬,后来人们便将“山熊扒”改称“山熊伯”。他与国民党顽固派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又找不到求生存和解放的正确道路。因此汉奸就利用他这个弱点以及利用他任首领的地位,曾许以替他报仇,欺骗他下山,对他进行控制,从而把侵略力量揳进吊罗山,为完全占领琼崖开辟道路;如陈日光不听使唤时,则暗中策划杀掉他,另立苗王。后来陈日光发现自己上了敌人的当,又逃回山上……
  翌日,老周带着党的指示,告别了同志们,满怀信心踏上了征程。
  吊罗山峰峦重叠,陡峻险阻,山上没有道路,满地都铺着厚厚的败叶枯枝,到处都是藤蔓、灌木和古树须根织成的罗网。他只好攀藤附葛,排除障碍,手脚并用,一步步攀登上去。国民党反动派经常派出一些暗探隐藏在林里,截击来往行人,老周巧妙地避过了他们。他几经艰苦攀援,终于在第二天的黄昏,登上吊罗山顶。这时,只见夕阳的光辉,透过一缕缕薄薄的云絮,把这重重叠叠的山峦,渲染得金光灿烂。看到这妩媚清丽的山区景色,不觉消除了一路上的艰辛疲劳,老周用衣袖擦干脸上的汗珠,湿润的海风向他拂送来一阵阵亚热带的花木幽香,全身顿觉清新爽快,脸庞上不禁露出了胜利和幸福的微笑。
  突然,有一双结茧的大手从背后猛插过来,紧紧抱住了老周;紧接着,一阵粗犷的声音在耳边响着:“抓国贼①罗!”
  老周登时愣住了,他扭头看去,发现抱着自己的是一个面带怒容、身躯高大的赤膊彪形大汉。他本能地挣扎了几下,可是,那双大手却象一把老虎钳似的,越箍越紧。他惊疑地问道:“你是什么人?”
  那彪形大汉狠狠地回话:“是你们的对头冤家!”
  他话音刚落,一群上身赤条条的苗族男丁已飞奔而到,十多支粉枪对着他喝道:“不准动,老实点!”
  老周急忙解释说:“苗胞,我是红军的代表!”
  “红军?”人群中发出一阵嘲笑声。有一个人往他身上瞧了一眼,用轻蔑的口吻说:“看你这副狗熊样,也配当红军代表!”
  老周看见苗胞对自己身上这副不伦不类的装束而不相信,赶忙解释道:“苗胞们,我真的是红军代表,不是国贼!请你们把我放下……”
  那彪形大汉打断他的话,大声叱道:“闭住你的嘴,不准你再说!”
  老周不顾,继续解释说:“弟兄们,红军和苗胞是朋友,同住一座山,共饮一江水,同走一条路,国贼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是红军代表,请你们不要误会。”
  老周这番解释,似乎起些作用,人们听了,在低声嘀咕着,老周便趁热打铁地说:“苗胞们,大家多想想,我要是国贼,没枪没炮,单人独马上山,不怕杀头吗?”
  众人默不作声,但仍然用一双双敌视的眼光,死死瞪住老周。老周沉思了一会,就主动把双手交叉在背后,激情地说:“好吧!你们不相信,就把我绑捆起来,送到你们首领那儿去,我见他有话说。”
  那彪形大汉于是拿出一条头巾,将老周捆绑起来,叱喝道:“走!”
  一会儿,老周被众人推拥到一间金字形的茅屋,一个约莫三十开外的苗族汉子,头缠黑头巾,略长的脸上,流露出疑惧的神色,打量着老周。那彪形大汉对他说:“我们抓到一个国贼。”
  老周连忙解释道:“不,我是苗胞的奶贡!”①
  稍顷,那中年汉子走到老周跟前,操着熟练的汉话,拉着传教士的声调说:“在真主的面前②,不得说半点假话。你要实说是什么人?”说毕,把手举到胸前,划了个“十”字,喃喃地念着什么。
  老周沉思了一会,问:“你们的首领呢?我要见山熊伯。”
  那中年汉子脸一沉,难过地回答:“他已病死啦!”
  “病死啦?”老周不禁纳闷起来。
  那中年汉子看出他的心思,又说:“有何要事,你尽管直说吧!我就是陈阿公的长子,名叫陈斯德,大伙叫我做阿德哥。”
  老周见他脸上的表情和蔼,没有敌意,便说:“我就是当年的红军战士,现在奉命上山,是帮助苗胞赶走国贼,为苗胞报仇!”
  阿德对红军并不陌生,他听说过红军当年打陵水的故事。一九四一年,第三支队长张开泰同志带领一个大队从黑眉岭东返六连岭时,曾路过苗山下。我军严明的纪律和关心兄弟民族疾苦的事迹,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时,黎族和苗族同胞都说张开泰的队伍就是当年攻打陵水县城的红军。现在听来人说是红军代表,而且又是来帮他们打国贼的,心里不由得动了一下。然而,由于过去他们饱尝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凌和哄骗,对汉人存在着一种严重的戒备心理,因此对老周的突然出现,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性。他考问老周说:
  “你知道红军是哪年哪月从这里经过?”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那么,后来红军又往哪个方向走了?”
  “向东,到了六连岭。”
  “红军的‘奥雅’是个什么样子?”
  老周用手往脸腮上比划一下,说:“他的脸庞大大的,讲起话来爱打手势。他的名字叫张开泰,现在是我军的支队长。”
  阿德见老周全答对了,后来勉强同意他在苗寨留下来,并一再告诉他,父亲陈日光不久前病死了;第二天,还特意带了老周去陈日光坟前扫墓。
  诚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如此深的民族隔阂,期望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就要求他们信任我们是不切实际的。至于那彪形大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山熊伯为什么会死得这么巧?如何开展工作以取得苗族兄弟的信任?……一连串问题均有待解答,老周暗下决心,要很好地执行上级党的指示,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开展起来。

知识出处

琼岛烽烟

《琼岛烽烟》

从延安到琼崖、胜利的回顾、面迎逆流、在反扫荡的日子里、开展外线作战、旋战五指山等10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