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南区行署在仲田岭成立,托起胜利的曙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南区行署在仲田岭成立,托起胜利的曙光
分类号: D775.2
页数: 2
页码: 130-131
摘要: 文章讲述了1948-1949年期间,琼崖地区在中共榆三特别区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民兵武装等活动,积极开展对国民党军队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战斗胜利的历史事件。其中,特别介绍了五总四团部队利用各种探敌手段,于10月12日晚上拔掉了国民党军队在南区行署崖西南地区的据点,以及榆三特别区东面通往西南线的关键地点——林旺村。该段历史事件充分展示了琼崖地区群众积极性和中共榆三特别区委员会的领导能力。
关键词: 群众性斗争 历史事件 战斗胜利

内容

1948年初,张开泰、陈生受命带领60名武装人员返回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和崖乐人民一起打击敌军。9月,琼崖党委(特委改为党委)和琼崖临时民主政府决定,在仲田岭成立琼崖边海区地委和边海区行政公署,符哥洛任地委书记兼专员,张开泰任副书记兼副专员,撤销崖乐县民主政府。10月,在仲田岭根据地成立榆三县,任命陈生为县长。1949年初,撤销榆三县,成立中共榆三特别区委员会(属南区地委领导),由陈侃、吉鲁汉、叶明代任书记,区委下属地方党组织:桥南乡支部,书记朱仁安;桥北乡支部,书记高毓安;榆红乡支部,书记戴泽运、文江瑶;回栏乡支部,书记刘礼仁、戴运泽;三亚乡支部,书记何多璋;藤桥乡支部(1949年6月桥南、桥北合并),书记朱仁安。
  琼崖边海区地委、边海区行署和榆三区委成立后,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建立民兵武装,开展对敌斗争;组建救护队,配合部队作战;广泛开展征收军公粮,筹粮筹款,保障军需供给,做好迎接解放大军渡海作战,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阀,解放全琼。
  1949年初,国民党军一个保安旅驻榆林港,分防田独矿区一个营,驻廖练据点一个连。这个据点是南区行署,榆三特别区从仲田岭通往崖西南地区各区乡的障碍,严重影响行署与区、乡的联系。为了消灭这个拦路虎,榆三特别区和在仲田岭根据地活动的五总四团,通过三牛坡小学校长李智民(藤桥人),探敌情,供情报,绘画敌人驻防图,送交四团。根据敌人驻防图,团长冯立才、团政委吴以怀、副团长林侠君带领一个营,由营长苏一坚带领三名战士摸到敌军据点附近侦察,绘出进攻草图。10月12日晚上,团部决定以优势兵力把这个据点拔掉。全团三个营,从四面把敌人包抄,不到20分钟就把敌军打垮。这是一次战果辉煌的战斗,被捕的敌军营长承认国民党大势已去,败局不可收拾。生俘营长以下官兵60多人,八二迫击炮1门,六零炮2门,轻重机枪4挺,长短枪80多支,军用物资一批,我军无一伤亡。
  林旺村,是我驻仲田岭根据地南区行署和榆三特区东面通往西南线的交通要道。国民党131旅两个连220人,分防于林旺村西路口一个连,另一个连驻扎在村中。1949年10月初,我琼崖五总四团,在藤桥乡政府的配合下,乡长朱仁安利用东溪村与该村保长林廷健有亲戚关系,从藤桥派两名武装人员化装成农民以探亲为名,深入该村侦察,掌握了敌人的布防情况,报告给部队。团部决定由副团长林侠君,第一营长苏一坚率领一个连和短枪排突入碉堡消灭敌人,由第三营长郭力波率领两个连埋伏于碉堡和林旺村中间阻击林旺村里的敌军增援。副总队长符中权、团长冯立才、政委吴以怀,率领5个连在青田村的指挥部待命。经战斗动员,全体官兵斗志旺盛,求胜心切。战斗打响后,发现事先准备的竹梯短,战士跳下壕沟爬不上土墙,突击队眼看受阻,紧要关头护士吴丽花心生一计,提出以人代梯,她带领护士龙爱梅、王爱花、胡玉姣4人当人梯,让战士们踏着她们的肩膀爬上去,一个连和短枪班全体指挥员及战士60多人终于越过土墙,突入敌军据点,发起攻击,20多名伪军全部被歼,我四团第一营在营长苏一坚率领下冲进敌军据点时不幸中弹牺牲,还有十多名战士战亡。敌军碉堡被冲破后,预备队在副总队长符中权、团长冯立才指挥下,发起全面总攻,拔掉敌人这个据点,败兵向海边溃逃回三亚港,我军缴获2挺机枪、16支步枪和一批弹药、粮食等物资。拔掉伪军据点,开通了琼崖边海区党委和边海区行署坐镇仲田岭指挥西南战场的通道,托起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