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锦绣 石刻千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鳌山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943
颗粒名称: 江山锦绣 石刻千秋
其他题名: 追寻“南天一柱”石刻题书人始末记
分类号: K296.6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探寻“南天一柱”石刻题书人过程中所做的调查考证工作,包括对史志资料、中国石刻文字资料的研究,对当地老人的采访,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石刻周边岩面等细节。
关键词: 南天一柱 调查 研究

内容

1984年,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中共三亚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文化局组织编写《崖州八景》一书,我是该书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我在书中撰有《古崖州史迹》一文,读者以为我对三亚的历史通晓一二,便来信向我询问古崖州历史上一些悬而未决的人物和事件,诸如李德裕贬地、鉴真和尚登陆点、黄道婆的籍贯、“寿”字碑是否慈禧真迹等。询问较多的,是天涯海角游览区内“南天一柱”石刻系何人题书(可能因1980年版人民币面值贰元背面印有“南天一柱”图案影响所致)。我将这一问题向市文化局及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并指定我负责调查考证。这样,我就开始了追寻“南天一柱”石刻题书人的历程。
  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有三处古石刻,其中两处史有明载,石有明签。“海判南天”石刻系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钦差苗曹汤题书,“天涯”石刻系清雍正丁未年(1727)崖州知州程哲题书,唯“南天一柱”石刻未见落款,不知是何人手笔,因而众说纷纭。郭沫若1962年重访天涯海角游览区(“天涯海角游览区”七字系郭沫若题书),曾实地察看“南天一柱”石刻,由于岩面严重风化未能勘明,时间仓促,只好作罢。
  1984年下半年至1985年上半年,整整一年,我大量研读海南各地史志资料和中国石刻文字资料,走遍古崖州的“三坊四厢五都”,展开调查考证工作。我搜寻到一些零零碎碎的史料,也采访到一些若隐若现的线索。我将这些史料和线索,以及对“南天一柱”四字阴刻、楷书、字体结构、笔画风格、凿石痕迹、风化程度等情况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反复琢磨,得出了一个初步的推断:“南天一柱”石刻的题书人应定为清代官员,题书时间应定为“天涯”二字石刻题书之后。
  1986年初,我和三亚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振东先生到广州参加广东民族研究学会学术年会,我向学会秘书长朱洪先生提起此事,朱洪先生对此很有兴趣,建议周振东先生协助我再作深入调查考证,学会必要时也可给我一些资助。周振东先生回忆,1974年,天涯海角游览区附近渔村有一年过七旬的老翁与他闲聊时无意间谈起,约十多岁时,此翁曾随其父亲一起,为“南天一柱”巨石制作攀岩竹梯和其他用具,曾亲眼看见工匠在这一巨石上镌石刻字,还记得主持镌石刻字工作的是个州官模样的人,人长得高大俊秀,说话风趣,笑声朗朗,待人和善,完工后还送给他们一些银两和茶叶。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我想,如这位老翁提供的情况属实,则“南天一柱”石刻题刻时间应锁定为清末。我从案头上抽出清末几位知州的档案,逐一甄筛。从历史记录中发现,清末崖州直隶州知州范云梯,抱负高远,酷爱山水,擅长书画。范云梯到任后,常在公务之余,单车简从,览风景于山海之间,访古迹于村巷之中,每到一处,多有题书,寄怀心志。于是,范云梯就成为我选定的“南天一柱”石刻第一题书人。
  1986年,作为市政协委员,我被临时抽调到三亚市政协文史组,担任《三亚文史》丛书副主编,有幸与世居崖州城的陈锡礼老先生同组工作。其间,陈老先生多次陪我到崖州城寻访范云梯史迹,尤其努力寻找范云梯的书法手迹。民间传闻,范云梯的是个难得的清官、好官,尽管大清王朝已经走向穷途末路,风雨飘摇,他仍然坚守天涯海角这方领地,无二心于事国,似一柱以擎天。他不酷不贪,不疏不怠,兴利除弊,革旧布新,把当时乱象丛生的崖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人文蔚兴,民物丰饶。范云梯在任知州期间,常自书文告张贴于东西门外,自书楹联高挂于州府门前,以表示向庶民咨政德,将心事质神明。陈老先生及一些同辈的乡间文化人在“文革”前曾见过范云梯为他首创的公立学堂题书的“急公兴学”木质牌匾,见过范云梯题书的原嵌于州府门前的木质楹联:“有如此锦绣江山恰称天南极地,看将来文明气象居然海上雄州。”陈老先生认为,楹联中的“天南”两字与“南天一柱”石刻中的“南天”两字,书法风格俨然一致,应出于同一人之手。
  1986年春,我借参加拍摄三亚旅游专题电视片《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之机,特请三亚市电视台记者麦上钦用摄像机把“南天一柱”石刻四字周边岩面分块拍摄下来,然后进行放大细化处理。我利用近三个月的假期,到天涯海角游览区扶梯登岩,在“南天一柱”石刻周边,用指头沿着岩面上的沟沟坎坎、上下左右不停地来回比画,反复辨识,有时指头磨出血来竟然也不未察觉。终于,我从剥蚀几尽的岩面上,一笔一画地勾勒出“南天一柱”石刻左侧“宣统元年”四个石刻小字和右侧“永安范云梯题”六个石刻小字,然后用磨尖的粉笔按勾勒出的笔画逐字恢复题书全文原样,形成了一幅有正文、有左右落款、有题书者姓名和题书时间的结构完整的古石刻形制(拓片保存)。
  1986年6月29日,《海南日报》发表了我撰写的《南天一柱石刻考略》一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范云梯家乡广西蒙山县人士也不断来信祝贺。1990年,三亚市旅游局经三亚市政府批准,(在我的认真监督下)天涯海角游览区管理处将“南天一柱”石刻的左右落款“宣统元年”“永安范云梯题”10个石刻文字按原笔迹一笔一画悉心修葺、复原,重新施墨涂丹。至此,我对著名的“南天一柱”石刻题书人历时3年的苦苦追寻,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清末崖州直隶州最后一任知州范云梯的英名和他题书的“南天一柱”,也重新记入了海南古代史。
  此文选入2011年出版、刁光全主编的《范云梯》一书。

知识出处

鳌山集

《鳌山集》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文史及学术作品合集。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新诗和旧体诗词),文史及学术作品有随笔、答问、论著等,形式多样。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多个层面,时间跨越古代、现代和当代。作品基调积极、健康。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