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岭佛迹闻知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鳌山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942
颗粒名称: 赤岭佛迹闻知录
分类号: B949.2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赤岭是佛、道、儒公认的一方风水宝地。唐玄宗天宝七载,鉴真东渡日本途中在此驻足,并命名此地为赤岭。自此,赤岭成为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在,赤岭地区仍有佛教寺庙存在。
关键词: 赤岭 佛教 发祥地

内容

赤岭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西部的一座小山,方圆约20华里,海拔约180米,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境内。赤岭濒临南海(北部湾),其海湾名为赤岭湾。赤岭左挹碧波万顷的清水湾,右揽弧弦百里的土福湾,海中有黛色参天的古崎洲岛(蜈支洲岛),岭之西正对海南名山“回风岭”笔架峰,与之互为呼应。自古以来,赤岭成为佛、道、儒公认的一方风水宝地。
  山不在高,有佛则昌。赤岭与佛有千年之缘。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七月,唐高僧鉴真应日本天皇之邀,在日僧荣睿、普照的引领下,率僧人、工匠、药师及水手等35人,第五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从江苏扬州起航),海上遇飓风漂流至海南岛南端振州宁远河口(今三亚市崖城镇大疍港),并在振州修寺传教。一年后,鉴真一行在振州别驾冯崇债率兵护送下赶赴崖州(今海口琼山),途经万安郡(万安郡郡治在今万宁市)。一日黄昏,进入英州地界后,鉴真驻足一望,只见西南方不远的一座小山上,红云冉冉,彤光万丈,鉴真双手合十,口中不停地诵念佛经,对前来迎接他的万安郡首领冯若芳说:“此乃佛光也!此乃祥光也!”遂命众僧停了下来,分水、陆两路北上崖州,陆路由鉴真亲自带领,水路(海路)由日僧荣睿、普照带领,从佛光照射下的小山西麓海港登船航行。从那天起,红云日不散,彤光半月犹在。自此,这座小山名为“赤岭”,僧人启航的海港名为“赤岭港”。
  鉴真在万安郡冯若芳家中小住三日,举行了几场法会,参加法会的信众近千人,受戒者也不下百人。。鉴真到海南前,海南各地已有佛寺,但大都是朝廷令行设置的,在民众中影响甚微,因此不成气候。鉴真布道传经后,海南各地大兴土木建造佛寺,佛事经年不断,信众与日俱增,佛经深入人心。如振州的大云寺、崖州的开元寺等佛寺,常年暮鼓晨钟,一时名扬海外。
  自唐代至清代,海南各地的大小佛教寺庙就有一百多座,光陵水县就有三昧寺、火雷寺、清云寺、赤岭庵、五里庵、庆善庵等10多座寺庙。
  赤岭庵,俗称赤岭庙,始建于唐代,历代屡废屡建。宋、明两代,赤岭庵与五里庵、庆善庵并称“陵水三庵”。清代,因赤岭靠海,又有天然海港,来自岛内各地和广东、福建沿海渔民移民至此,落地生根,形成赤岭村落。乾隆年间有人提议,为了让:渔民起航风顺、归航平安,须拆除赤岭庵,改建天妃庙(妈祖庙),于是赤岭庵毁于一旦。建天妃庙升梁吉日,红云朵朵自南海朝赤岭聚拢而来,云中飘落一条中规中矩、八菱见光的“正梁”,“正梁”不偏不倚、稳稳当当地构架在庙顶之村民近前一看,“正梁”上:有一行谁也不懂的文字(梵文)。天意不可违,佛缘不可灭,于是,在新建的庙宇中,村民既奉祀妈祖,也奉祀观音,信众纷至沓来,香火历久弥盛
  佛教经典之一《中阿含经》第四十七卷云:“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赤岭佛事传开之后,引起各级官府的关注,大官小员也前来视察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崖州知州钟元棣到赤岭参谒,并在与赤岭近在咫尺的海岛“古崎洲岛”(当时是崖州辖境)创建佛教庵堂,主祀如来,兼祀仓颉。因岛上原建有著名道人吴存华的道场草堂,岛东北又有赤岭庙宇,释、老、孔集于一地,佛、道、儒相得益彰,形成赤岭地区山与海的洋洋文化大观。知州钟元棣有感于此,挥笔在庵堂的颜额上题写“海上涵三观”五个大字。庵堂今残存半间。至20世纪50年代,庵中尚有和尚、尼姑护灯守庵。。
  综上所录,赤岭佛缘久远,跨越千年时空,是海南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日本著名佛学家梅原猛认为:“当今世界因文化多元化而精彩,我们应该宣扬佛教十二因缘说,才能站在世界和平运动的最前面。”在人类面前,佛教的慈悲精神是永恒的,佛教的“四弘愿”也是永恒的,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数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本文参阅的文献、资料:
  1.《新唐书》。
  2.《琼州府志》《崖州志》《陵水县志》。
  3.《唐大和上东征传》。
  4.《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海南岛历代建置沿革考》。
  5.广东民族研究所编《黎族历史纪年辑要》。
  6.日本梅原猛有关佛学教义。
  7.三亚、陵水两市县民间资料。

知识出处

鳌山集

《鳌山集》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文史及学术作品合集。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新诗和旧体诗词),文史及学术作品有随笔、答问、论著等,形式多样。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多个层面,时间跨越古代、现代和当代。作品基调积极、健康。

阅读

相关地名

赤岭畲族乡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