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与崖州“御书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811
颗粒名称: 慈禧太后与崖州“御书亭”
分类号: K928.706.63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崖州“御书亭”,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当时崖州知州王亘为安竖慈禧太后御笔“寿”字碑刻的亭阁,原建于州城南门的“同善堂”址内,后因堂亭建筑久废,“寿”字碑弃于原址瓦砾之中,一度湮没无闻。直到1984年才被重新挖掘,先在今崖城学宫左旁建亭安竖,后迁移至南山大小洞天景区今址。
关键词: 慈禧太后 崖州 “御书亭”

内容

崖州“御书亭”,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当时崖州知州王亘为安竖慈禧太后御笔“寿”字碑刻的亭阁,原建于州城南门的“同善堂”址内,后因堂亭建筑久废,“寿”字碑弃于原址瓦砾之中,一度湮没无闻。直到1984年才被重新挖掘,先在今崖城学宫左旁建亭安竖,后迁移至南山大小洞天景区今址。
  文物部门对刚出土时的“寿”字碑拓片后发现,所谓慈禧太后御笔“寿”字,并非今人所说的为崖州所赐,这其中有着一段与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活动有关的清宫故事。因现安竖于南山大小洞天景区内“寿”字碑中的原碑记文字已重镌,故依原文加标点录如下:
  “亘世居湘楚,粗娴绘事。光绪甲午,恭逢皇太后万寿,亘充当内廷差遣,蒙皇上谬爱亘技,命代绘寿屏进祝。亘复恭绘画幅、册页、纨扇进呈,均蒙皇太后、皇上嘉许,赏收御赐用宝寿字、金绣蟒衣并如意袍褂、图章、笔墨等件。辛丑冬,奉摄崖州,篆务敬镌寿字拾石,以志天恩之难云耳。臣王亘”。
  除碑记外,碑中“寿”字顶额正中刻有五寸见方玺印,印文曰:“慈禧太后御笔之宝”。右旁刻有含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十六字尊号在内的题款:“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六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六旬万寿御笔”,另行单刻一“赐”字。
  据碑记及其他碑中文字考,崖州“御书亭”所竖立的慈禧太后御笔“寿”字,是当年慈禧太后赐赏给王亘的赏品之一。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这一年,也是国耻之年。当年,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爆发了中日之战,因光绪二十年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史称为“甲午战争”。这场战争在慈禧六十岁当年爆发,次年4月结束。战争结果,朝廷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不但被日本人割去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及其附近岛屿,还赔款白银两万万两,从此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加深。
  慈禧太后是在当时“国弱民贫,外敌欺辱”的背景下,不失挥霍国库筹办自己六十大寿庆典的。为了庆寿,他费尽心思做了准备,花了3000万两国库白银大修清漪园,并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还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
  乾隆时代是“府库丰盈,富有四海”,而慈禧时代是“国库空虚,四面楚歌”。尽管如此,慈禧太后还是在清政府的风雨飘摇和百姓一片骂声中,如期举办了六旬庆典。在一本叫《藏园群书题记》的书中,披露了慈禧太后六旬庆寿共花费了700万两银子,其中户部国库出400万两,京官捐121万两,外官捐167万两,两淮盐商各捐40万两,连宫女太监都捐了银子。原计划从北京城里摆到颐和园的饽饽桌要摆850桌。此外,张灯结彩的红绸缎十万匹,铺红地毯五十万尺。后来惧于朝臣压力,虽有所收敛,但仍极尽奢华。
  为了“普天同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惊动了全中国。朝廷的亲王、大臣等都要送很贵重的礼品,各地的珍宝异物也纷纷贡入皇宫。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外国小轿车,是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
  在国难当头,慈禧太后却大耗国资、大搜民财,为自己搞“普天同庆”,引起朝野上下怨骂。她举行六十大寿庆典当天,有人愤然在北京城书联道:“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有人还根据慈禧的十六字尊号,书联讽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前,光绪皇帝为讨慈禧欢心,便从各地调派一批善绘技的能人进宫,专为绘制寿屏。当时,有一位名叫王亘的湖南人,因精于绘艺,被选入内廷充当画师及差遣。王亘在绘制寿屏之后,又再绘“画幅册页纨扇”进呈,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欢心。于是,在大寿庆典前十四天,慈禧太后将亲笔书写的一个“寿”字及“金绣蟒衣如意袍褂图章笔墨”等物赏赐给了他。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过后七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年入宫绘制寿屏等寿礼获赏赐的王亘,获授知崖州。知崖州到任,王亘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命崖州篆务将早年慈禧太后所赐给他的“寿”字,依原字样放大,镌刻在一块高二点七六米,宽一点一米,厚零点三米的花岗岩石碑上,其中阴刻的“寿”字,高一点四五米,宽零点六八米。此外,还加刻上碑记及其它文字。同时,在崖州城内的同善堂后新建造一华丽亭阁,将“寿”字碑竖立其内,题名“御书亭”。“御书亭”坐西向东,面朝京阙。王亘此举,正如他在碑记中所表明的那样:“以志天恩难云之耳”。他立碑作记,以示效忠,是为感激慈禧太后对他的“天恩”。王亘是一位从民间进入宫廷的绘技超群的能人,但若仅以绘寿礼得宠而授崖州知州,这则是破天荒之事了。
  王亘在崖州任职约两年,除建御书亭外,他还在光绪二十九年重修曾毁于战乱的乐安新城,“计增广周围三百四十丈,南月楼十八丈”。从这点上看,王亘在崖州还算是有作为的,至于他曾为慈禧太后六十寿庆绘寿屏之事,今人亦不必苛责。
  崖州“寿”字碑中的“寿”字,经鉴定确为出自慈禧手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该碑已被列为三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