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镇浙都督何斌臣武德沐崖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789
颗粒名称: 明代镇浙都督何斌臣武德沐崖州
分类号: K820.866.3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何斌臣是明代军事将领,历任广东南澳副总兵、镇浙都督,在海南岛上以怀仁武德,维护了边疆的安定,成为了明代东南沿海抗倭英雄。在崖州,何斌臣主持“善后”惠政,加固乐安新城,维护了海南岛南部少数民族边境的安定并提出了“慰顺寓招抚”的治理边疆的怀善武德的主张。何斌臣在南澳岛妈屿岛上率兵击败海寇,以谢妈祖灵佑,重建妈祖庙和碑铭,留下了历史芳踪。在祖国山河上,留下了他题匾、题刻和碑铭等文化瑰宝。
关键词: 崖州 历史人物 何斌臣

内容

何斌臣是明代军事将领,历任广东南澳副总兵、镇浙都督,约在明万历四十五年前后任崖州参将,在崖州留下了“善后”惠政。
  何斌臣,浙江山阴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武进士。何斌臣一生功在边疆海防。在海南岛上,他以怀仁武德,维护了边疆的安定因广东南澳,他英勇抗击海寇,威镇南天,成为了明代东南沿海抗倭英雄。而今,在海南、广东及闽浙,仍留下他的芳踪美誉。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崖州官兵土舍的侵掠,激起诸峒反抗,进而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崖州全境黎族起义,一时震惊朝廷。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朝廷紧急调集各路官军,并西粤狼兵,分七路赴崖州合剿镇压。经历时一年多的围攻,黎族起义终告失败。
  何斌臣是在这场朝廷镇压黎族起义的战乱后莅任崖州参将的。当时,战后百废待兴。海南分巡提学副使戴熹正奉命在崖州“筹办善后”。戴熹是漳州进士,在海南有仁政,曾编修《琼州府志》,主持海南名人王弘诲的谕葬。何斌臣反对滥杀,主张怀善“抚顺”,与戴熹“躬历险阻”,抚慰安民,恢复了战乱后的安定。
  为严防官兵土舍侵扰黎境,保障黎汉民族的交融和互通贸易,何斌臣任崖州参将期间,加固崖州乐安新城,添设南靖远楼、北真武楼、南门月城小楼等城堡,使崖州境内形成崖州城和乐安新城两城互防格局,加强守备,维护了海南岛南部少数民族边境的安定。何斌臣在崖州提出的“慰顺寓招抚”的“善后”主张,体现了他治理边疆的怀善武德。
  何斌臣自崖州升任广东南澳副总兵后,抗击进犯东南沿海海寇屡有战功,至今流传妈祖显灵助何斌臣大胜海寇的故事。南澳妈屿岛上原有一座妈祖庙,经年失修。一次,海寇大举进犯妈屿岛,何斌臣率兵至岛后,前往祭拜妈祖,祷祝庇佑大胜海寇,并许愿胜后拓修一座新的妈祖庙。结果,何斌臣率兵在海上歼贼寇千余获胜。战后,何斌臣践约拓新址重建了一座妈祖庙,“以谢妈祖”灵佑,并将这一妈祖显灵助战之事写入了所撰碑记。何斌臣当年修建的妈祖庙及撰碑,现已成为南澳岛上妈祖文化的瑰宝,何斌臣也因之成为南澳岛上的历史传奇人物。
  在祖国山河上,至今仍可觅见何斌臣戎马生涯中留下的诸多历史芳踪。在海南岛陵水县,留下了他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在分界洲牛岭竖立的碑铭。在广东南澳县,留下了他消灭海匪后筑建的古关隘和“威镇南天”题刻;在南澳岛上有其拓筑的“云深古寺”及题匾;在福建普陀洛迦山的净土庵,他当年题写的“真如妙境”匾额,仍悬挂如新。浙江宁波市有一处风景名胜,名叫“招宝山”。招宝山如柱耸立,屹立波涛骇浪中,原名候涛山,又称鳌柱山,历代名人多有题咏。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已升任镇浙都督的何斌臣题写了“撑半壁天”刻立在招宝山上,其题刻已成为招宝山上现存明清9块碑碣中的文化瑰宝之一。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斌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