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辅国上将军朱国宝信义宣抚吉阳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784
颗粒名称: 元代辅国上将军朱国宝信义宣抚吉阳军
分类号: K820.866.3
页数: 2
页码: 137-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国宝是元代开国功勋名将、辅国上将军、都元帅,《二十五史》有载的中国历史名人。他在海南担任宣慰使期间,成功革弊安民,招抚黎峒,以恩威并举安定边陲,被加为镇国上将军。朱国宝一生跟随元世祖征战近三十年,军功卓著,平乱及安定边疆上有重大贡献。
关键词: 崖州 历史人物 朱国宝

内容

朱国宝是元代开国功勋名将、辅国上将军、都元帅,《二十五史》有载的中国历史名人。
  《崖州志》载,“至元十六年(1279年),朱国宝为海南四州宣慰使。训兵息民。”宣抚“蛮峒降者三十所”。所谓“降者”,即指经招抚后入籍纳入地方行政管辖,编户赋税。因其曾在吉阳军(今三亚市)有宣慰功绩,据元史《朱国宝传》及有关史料,对其生平事迹补述以祥。
  朱国宝(1230—1288),世居徐州,后徙宝坻。父存器,历官至修内司使。元代宪宗朝招募水军时,朱国宝以职官子从军,隶水军万户解诚麾下。后随元世祖征战,率锐兵在中流与宋军麈战,凡十七战,诸军毕济。中统二年,授千户,佩银符;后因军功又佩金符,镇戍东海。
  金符,又称兵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君主、皇帝授于臣属兵权后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符从中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一般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发给统领军队的将军,调动军队由君王或皇帝派出的使臣们持符相会,方可调兵。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兵符的重要作用。元代,只有军官才能佩符牌。牌与符是一回事,分为虎头金牌、平金牌、平银牌三等,又称为金虎符、金符和银符。牌符体现军官级别和所管军户的多少,大致是千户佩银符,万户佩金符。牌符皆由朝廷颁发,军官升迁或去职后,都要按规定交回原来持有的符牌。
  朱国宝自佩金符后,征襄阳、拨沙州、临岳州、攻新城、进广西,屡有战功,获朝廷再赐金虎符,成为一方最高将帅。至元十四年(1277年),攻克广西静江,镇守梧州,领安抚司事;十五年,加怀远大将军;十六年,升定远大将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宣慰使,官名,始于唐代,凡朝廷遣派朝臣巡视经过战争及受灾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元代置安抚使司,分道以统郡县。宣慰使为宣慰使司派出掌管各道民政事务的长官。当时,吉阳军隶属海北海南道,朱国宝是在任海北海南道宣抚使期间亲抵琼州,并巡慰了吉阳军(今三亚市)。
  元史《朱国宝传》记述了朱国宝在琼州及吉阳军的宣慰宦绩:一是革弊安民。“立官程,更弊政,训兵息民,具有条制。”二是招抚黎峒。“黎民降者三千户,蛮峒降者三十所”。三是恩威并举。对“未服化”者,“开示信义”,使其感悟,“以其属来归”;对殃民祸首,才“以兵略取之”。因抚慰海南岛有功,加镇国上将军。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朱国宝迁广南西道宣慰使。朱国宝一生跟随元世祖征战近三十年,凡所筹供军饷,“事集而民不扰”,在平乱及安定边疆上军功卓著。至元二十四年,他入京朝见皇帝时,皇帝亲自慰劳他。进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后卒军中,年五十九。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国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