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民间音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728
颗粒名称: 黎族民间音乐
分类号: J607.281
页数: 5
页码: 165-1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黎族民间音乐和乐器丰富多样,包括“叶箫”、“叮咚琴”、“口弓”、“鼻箫”、“唎咧”、“口技”、“竹笛”、“唢呐”、“硫碟汤匙乐曲”和“黎鼓”。各支系有不同的曲调,有的缠绵低沉,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优美抒情,有的粗犷雄壮。
关键词: 黎族 民间音乐 乐器

内容

黎族的民间音乐和一些民间乐器,的确使人看了难予置信,而听了却令人心旷神怡。
  “叶箫”是黎家最轻便的乐器之一,它随地可制,随时可吹,黎族姑娘摘下两片树叶往嘴里一含,就能吹出优美动听的曲调,每当她们含情脉脉地与情人相对时就喜欢吹“叶箫”,其情调和姿容是十分迷人的。
  “叮咚琴”也是一种构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乐器了,它由两根木棍组成,每根长五尺,大三寸许,一根是“叮”音,另一根是“咚”音,用藤条将“叮棍”吊在上面,另一根是“咚”棍吊在下面,两支棍子相距四寸上下,用两根木棒敲打就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其声激越,别有风格。
  在黎族民间乐器中,最能传递青年之间的爱慕之情的要算口弓与鼻箫。口弓黎语叫“改”,这种乐器不大,长仅四寸,宽四分,扁梯形,主要用竹片和铜片制成,中间放一寸许长的活片针,吹奏时左手将口弓放在口腔前、利用口腔吐气、吸气的技巧,用右手拇指摆动弓头,即可奏出12356五个音阶,利用这五个音阶的变化,就可以奏出优美动听的曲调来。
  “鼻箫”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黎族民间乐器,黎语叫“巡”,是用黎山山上的细小藤竹制做的,长二尺半左右,箫管上开四个小孔:箫头边缘开一个小孔,离箫头十五公分处再开一个孔,箫尾底面竹节处通一个音孔,离箫尾六公分处开一个音孔。这四个孔,一个是吹孔,三个是按放音谐孔。吹奏时只见箫手把箫头紧靠右鼻孔,左手食指或中指按放在上面小孔上,右手拇指按放在箫尾上方小孔,食指或中指按在在靠箫的底端孔。接着吹奏者就依靠鼻孔呼吸气流的传送技巧和手指对三个孔的调节按放,发出12357五个音谐,奏出优美动听的曲调来。
  “唎咧”更是黎族民间特有的一种乐器。黎山上的山竹尾竿,是制作这种乐器的原材料。黎家专挑山竹尾竿,按一寸一节,以小管套大管,节节相套的方式,制做出头小尾大,长七寸左右的乐器,其吹音管头如玉米粒大小,尾管却大如拇指,每一节上开一个音孔,吹奏音谐响亮,有力,是黎族男子汉最喜欢吹奏的一种乐器。
  “口技”是黎民间吹奏方面的一大绝招。主要以吹树叶和吹口哨见长。吹树叶一般有两种吹法,一种随便在山路边拾取合适的树叶。然后用手按在下唇边,利用上下唇的张合吐气吹奏,就能吹奏出一曲曲极为优美和动听的歌曲。另一种吹奏方法是,把树叶片挟在两个大拇指之间,利用吐气和两掌张合的技巧,吹奏各种曲调。
  “竹笛”是黎寨里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乐器。竹笛有长有短,长的达二市尺,短的也差不多一市尺半。上面刻下几个音孔,靠吹奏者的左右手指按放音孔而吹奏出声音。竹笛音量大,吹的曲调欢快豪放。其音调的高低与竹管的粗细和长短有关,黎族民间乐手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进行选择。
  “唢呐”是黎寨乐队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八音队”即以民间的小锣、小鼓、二胡、秦琴、竹笛、铜铃、钹、唢呐等组成的乐队中最主要的乐器。这种乐器据说从明代才从汉族传进。但是,黎族民间却非常喜欢用这种乐器来吹奏喜曲和哀乐。如结婚曲、却显得欢快跳跃,而送葬曲却是那样的缓慢和拖沓。而各不同支系吹奏的乐曲却往往不相同……。
  “硫、碟、汤匙乐曲”这是黎族人民根据乐曲和舞蹈的需要而配上的打击乐,如清音舞、逗娘舞、打碗舞和一些宗教仪式的舞蹈均可看到用碗、碟、汤匙碰击伴奏的情况,气氛热烈声音响亮。
  “黎鼓”,这是黎族的土特产。他们从山上伐下大木,然后用火烧成中空状,再将鹿皮蒙上,捧击发出咚咚的响声,是黎族所有打击乐中最大的一种,其鼓声常常可传几公里以外,特别是庆丰年,入新屋或举行宗教仪式时,鼓声振天动地,众人击鼓精神大振。至今留传下来的木鼓虽有大有小,但是其状不变,其音咚咚。
  黎家的民间音乐更为丰富多彩,“侾”、“杞”、“润”、“赛”、“美孚”等五个支系都各有独具特色的曲调。有的缠绵低沉,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优美抒情,有的粗犷雄壮。如琼中县黎族唱的《眯亲调》,乐东县黎族唱的《千家调》,就十分抒情,优美动听。又如黎家砍山,伐木时唱的《呼嘿调》、《咳啰罗调》等,激昂高亢,震动群山,给人以信心与力量,特别是放牧场上无时不传来的那粗犷奔放的《斗牛调》,更为雄壮,有阳刚之美。可是,到了月色明朗的夜晚,或是劳动后憩息的时刻,黎家口里哼的山间小调,则使人觉得平静温柔,甜美畅快……。
  总之,黎族地区虽然无专业音乐学校,也无乐器工艺厂,但是他们的乐器都是自己制造,他们的乐曲都是自编自唱。这一切都不是靠天神赐给,也不是从别个民族引进,而是靠黎族人民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感受和创造,靠的是黎族的人民音乐天赋的智慧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黎族文化溯源》

出版者:中山大学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邢植朝《黎族文化溯源》这本书既从各个侧面介绍和探究了黎族文化的源流和状况,又娓娓动听地描述了各种对更多读者来说是闻所未闻的风俗世情,把学术性、趣味性、通俗性融于一炉,适应了各个层次读者的要求。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岛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