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国初期的崖县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645
颗粒名称: 一、民国初期的崖县文化
分类号: G529.66
页数: 2
页码: 331-33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民国初期崖县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崖州志》的刊行,以及崖县县政府对崖县文化古物的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崖县尚存建筑、遗迹、碑碣、金石和陶器等多种类古物。此外,还介绍了夏寿华的《琼游笔记》和田曙岚的《海南岛旅行记》等与三亚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作品。
关键词: 文化事业 民国初期 崖县

内容

《三亚史》
  民国初期崖县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崖州志》的刊行。这部编成于清光绪末年的地方志,一直没有正式刊行。1914年春,本土儒士、临高村人郑绍材,以其父名义“加捐八十金”凑足出版经费,之后与县劝学所所长孟继渊携带誊写好的稿本亲赴广州,交由广州美成印书局印刷。郑绍材亲自校对,历时3个月,于1914年4月印刷100部,分赠给县里的同好。此次印本为活字铅印本,全书20卷,线装分为10册。这是记载三亚古、近代历史最为完备的一部地方志书,成为今天人们研究三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民国初期虽然时局不稳,但民国政府对于地方文化还是给予重视。1917年7月,崖县县政府受广东省政府之命,完成了对崖县文化古物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崖县尚存建筑类古物18处,包括崖城、乐安城、广济石桥、校场石桥、义兴桥、镜湖、风云雷雨山川坛、社稷台、先农祠坛、玉皇古庙、城隍庙、广度寺、万善祠、大炮台、小炮台、怀柔亭、文峰塔、迎旺塔;有遗迹类古物9处,包括合德池、海南阁、大小洞天、落笔洞、善井、马踢井、道海井、善思泉、石泉;有碑碣类古物15处,包括安黎碑、广济桥碑、迁建学宫碑、劝诫客民碑、少司徒坊、摩崖碑、龟蛇图石刻、石溪石刻、海判南天石刻、天涯石刻、石室石刻、石船石刻、大小洞天石刻、落笔洞石刻、涧泉石刻;有金石类古物7种,包括崇德祠古钟、神山庙古钟、东岳庙古钟、琼花宫古钟、玉皇庙大钟、大钢鼎、蛤仔锣;有陶器类古物2件,包括大模砖、灵光殿瓦砚;有服饰类古物1件,即唐李卫公冠带。
  民国初期崖县文物的普查,为今天进一步挖掘三亚的历史文物提供了文物线索,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崖州是名副其实的海南南部文化中心。
  此外,被孙中山称为“革命模范”的夏寿华著有《琼游笔记》,内有《度回风岭》等八首诗。散文及诗均有相当水平,值得一读。田曙岚的《海南岛旅行记》也是很好的散文。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是对历朝历代正史及地方志书中涉及海棠湾的地理历史事实进行辑录。编辑原则包括涉及海棠湾的一切相关内容均要辑录,对于重复内容视情况删减,以整个三亚的史事为线索突出海棠湾的史事,不选择创作而是编辑历史书籍内容。本书按人文地理、手工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旅游业、教育、文化、民族关系、人物、艺文等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排。所辑录的史料加上现行标点符号,一律改用现行简化字。

阅读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