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十四、“立功”运动作用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卢胜回忆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325
颗粒名称:
二十四、“立功”运动作用大
分类号:
K296.6
页数:
7
页码:
175-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立功运动是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于1946年七八月间在苏中战役李堡战斗中,为激励士气,在创造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创举。
关键词:
立功运动
新四军
政治工作
内容
立功运动是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于1946年七八月间在苏中战役李堡战斗中,为激励士气,在创造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创举。
(一)
我第二团是地方兵团提升为主力部队的。在苏中自卫战中,经过宣家堡、李堡、海安几个大仗与硬仗以后,部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改善了装备,从轻重机枪到步枪都是新的。自卫战前全团1690人,战斗中伤亡532人,占1/3弱。战斗中补充俘虏及新兵1089人,人数增至2247人,但部队结构起了很大变化:
(1)部队伤亡人中,班以上干部130人,老战士397人。党员伤亡191人。老干部、老战士及党员减少了,新的成份增加了,从下面提升了班以上干部215人。全团230名干部中,90%提升了一级,特别是基层干部减弱了。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四个特点:干部新、成份复杂、老战士少、党员弱。
(2)由于上述特点,在领导干部,特别是连以下干部,就感到能力不够,工作不熟练,威信不高。尤其表现在照顾战士的生活不够,方式不好;加上俘虏多,新参军的多,部队中的问题增加了,干部的困难也同样增加了。
(3)在解放过来的新战士中,李堡方面的,表现比较顽固。在海安战斗接近敌人时,曾有两名跑回去,一名拖枪叛变;还发现中间埋伏有国民党军队的军官等。因此,又增加了干部的很多困难。
(4)淮北新参军的共304人,数目并不大,但这些新同志,在生活上“侉子”与“蛮子”就很难合得来。同时在新同志中,也有开小差回来的,也有在伪方做过事的。有的班排干部错误地认为俘虏比新兵懂道理,新兵枪都不会打。对新兵的管理,采取不耐烦的态度。新同志的反映是“新的茅坑三日香”,即最初三天还客气,以后就不客气了,因此在干部战士之间造成了一些矛盾。
(5)虽然补充了半数的新战士,但大部份干部和老战士还是苏中的。他们离开了苏中就好象到了异国一样,时刻怀念苏中,产生了极浓厚的家乡观念。他们虽在苏中打了胜仗,但最后没有把海安攻下来,便匆匆开到两淮,感到非常可惜。同时,加上对时局的模糊认识,虽经十几天的整训,情绪稍高些,仍没有象苏中自卫战开始时那样的好。
(6)这个苏中的子弟兵团,原来群众纪律是很好的,爱民观念较强,但自从俘虏成份增加后,带来了旧军队的习气,破坏群众纪律的事情时有发生,而老同志在不知不觉间也受了传染。同时部队又要向北开,估计问题还会不断地发生。
面临这一复杂的情况,如不及时地加强政治工作,势必造成部队的不稳定,开小差的现象也会发生;部队越向北开,越接近新同志的家,新同志更想开小差;由于离开苏中越来越远,老同志思想也不稳定。其次是两淮失守以后,我军处于被动状态,部队忽南忽北,要打不打,做了工事,累得疲惫不堪,结果部队又要行动。动员了打仗,结果未打。因此,就不得不寻找一种随时可打,随时不打,平时能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士气,临战又能迅速转入战斗动员的政治工作方式。“立功运动”的口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当时我旅二团选择这个口号,不是凭领导主观意念产生的,而是在两个政治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的。首先提出这个口号的是二团政治处副主任赖少其。当时该团团长刘春山,政委兼政治处主任郑克对这项工作也很重视。
在宣家堡战斗以前,二团恰好在热烈地进行竞选支部领导,工作未结束,战斗就打响了,便对党员提出:“到战场上竞选”;对候补党员则提出:“在战斗中表现好,缩短候补期”;对战士我们也提出:“创造入党的条件!”提出这些口号,大大鼓舞了士气,从党员到一般同志都表现出非常英勇。因此,干部群众对新的动员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李堡战斗中,提出把“功劳”记在“功劳簿”上,战士已有了印象,特别是新解放过来的战士,对这个口号最易接受。一营有个宣家堡战斗刚解放过来的战士,在李堡战斗中向指导员提出:“我缴到四支枪,请记下来!”说明这个口号已为战士们所接受。二团党委研究了以上两种政治工作方式以后,认为“支部竞选”是有时间性的,应该结束。而“功劳簿”方式已开始起作用。但过去领导上还没有号召开展“立功运动”,对“功劳簿”的要求,也仅仅是为了将来选举英模,现在预先收集材料。因此,团党委于1946年10月8日决定扩大“功劳簿”的作用,在全团开展群众性的“立功运动”,还郑重地做了《关于开展功劳运动的决定》。指出:有了这样一个运动,工作就有了目标,政治工作就取得了主动;有了这个运动,工作就可以依照情况的变化,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并且能“按部就班”地去做。
为了贯彻团党委决定,总支部向全体党员发出了“党员应在立功运动中首建头功”的号召,指示:“党员有两重任务,也有两种功劳”,即:“党员自己立功,还要帮助别人立功”。政治处依照各营具体情况,对“立功运动”作了布置。团《勇士报》对此进行了全力宣传。为了帮助连队进行解释工作,政治处编写《关于立功运动部队讲话要点》,宣传立功运动的目的意义,着重说明为什么要报功?我们的功劳与反动派的功劳有什么不同?什么功可以报?怎样报法?并且提出“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的口号,还建立了“三证”,这就是个人有一个“功劳证”,叫着功劳跟人走,调到哪里都光荣;连队有一个“功劳簿”,部队光荣,永远光荣;给家里发个“功劳状”,一个人立功,全家光荣。经过大会小会、党内党外动员以后,各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头进行。即有的连队在苏中自卫战后,还未“论功”“奖功”的,从论功给奖开始;已经给奖的,按照讲话材料进行;个别连队开小差严重的,即提出:“谁巩固了部队谁就立功。”这样,“立功运动”的热潮便掀起来了。
旅党委将二团的做法在全旅范围加以推广,各部队积极响应,先后开展了立功运动,大大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部队得到了巩固,作战、训练以及群众工作等各项任务都能完满完成。
自“立功运动”提出以后,产生了大批积极分子。二团二连在行军中13人背两支枪,没有一个掉队的,每到宿营地,大家抢着烧洗脚水。一连七班长一个人背三个米袋、两支枪、两个背包。战士陈鸣金,两三天没有吃饭,干部以为他会掉队,他反而替别人扛了一个箱子。机枪连王班长,每次行军都在班中动员不要民夫。战士梁士长原是个落后分子,经常掉队。现在说:“我背300发子弹也不掉队!”战士陈可民一个人挑10发炮弹,他说:“我的功劳要记到毛主席那里去!”战士王会长脚痛在休养所听见要打仗,他自己“开小差”回队参战了.在涟水战斗中,也涌现了不少积极分子。如参谋长的特务员,刚下连队当排副就缴到四支枪。
“立功运动”之所以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关键在于注意搞好了四个结合:首先是立功运动结合当前斗争与长期的思想建设。把立功运动贯穿到一切斗争任务和经常的思想建设中去,以保证任务的完成、思想的提高。其次是立功运动结合团结互助运动。使个人立功向互助立功、合同立功、集体立功的方向发展。第三是创模和培养典型结合。两者互相结合,互相推动,使立功运动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第四是领导和群众结合。干部深入到运动中,即做立功运动的积极组织者,又要成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带头立功。从而有效地领导立功运动。
1946年10月13日,新华通讯社发表了一篇震动人心的消息——《海丰大队热烈开展立功运动》①。报导中指出:海丰大队目前在部队里,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个群众性的“立功运动”.这是一个生动、活泼、有力的政治教育,这是政治教育一个新的尝试和创造。延安广播电台在播发这条消息的同时,还播发了《解放日报》的短评。短评说:“山东和华中解放区,正在开展为人民立功运动,号召每个人在自卫战中建立功劳,将英雄模范事迹记入功劳簿,掀起了‘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的立功热潮,这是人民自卫战中的一个创举。为人民立功劳,作人民的功臣,这是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大光荣,也是对人民的最大贡献,应当大大提倡和推广。”评论要求在推行这个运动时,无论党政军民,要热烈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的竞赛,提高一切为人民服务与自我牺牲的精神,熟悉与掌握各种武器,提高技术水平与工作效率,加强战斗力,同时要发扬团结友爱、虚心学习的精神。指出:华中新四军某团(指二团)所提‘有了功劳不骄傲,功劳上面加功劳’的口号是很好的,我们号召全解放区普遍地开展这一运动。”
从此以后,“立功运动”迅速地在各个战场和各个解放区的全体军民中开展起来了。
实践证明,立功运动表现出广大指战员在打倒蒋介石,争取人民解放的光荣而又艰巨斗争中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忱。充分说明立功运动是争取战争胜利的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
知识出处
《卢胜回忆录》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书回顾了卢胜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内容包含了风起云涌闹革命、万泉河畔举刀枪、入狱受刑志更坚、鹭岛白区巧斗争、参加闽南红三团、五南苏区红旗飘、英勇善战为革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春山
相关人物
赖少其
相关人物
郑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