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坡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阳乡愁》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227
颗粒名称: 抱坡村
分类号: K296.6;I267
页数: 3
页码: 241-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吉阳区抱坡村文化情况。其中包括见证奇迹的抱坡村等。
关键词: 吉阳区 文化 抱坡村

内容

见证奇迹的抱坡村
  孙令辉
  吉阳区最具黎族特色的村名当数抱坡村。黎语的“抱”,即“村”的意思。“抱坡”,即村子坐落在一片坡地上。
  抱坡分上抱坡、下抱坡两大片,东与南新、荔枝沟相接,西与天涯区槟榔村交界,北面是山岭,南而至荔枝沟路止。三亚绕城高速、环岛高铁穿村而过,村偏东有一条抱坡溪,从抱坡岭绕着村庄和田野蜿蜒而下,沿东岸水渠流入三亚河和临春河。溪很小,谷底浅,下雨就涝,遇旱便枯,溪与坡就看有无积水,所以肉眼看去,整个村庄平整、开阔,一望无边,宛若一马平川的原野。过去的抱坡村,是一个偏僻、落后的黎族村庄,村民的生活很苦,房屋几乎是低矮的茅草房,村里还没通电灯,一到夜晚整个村子早早就漆黑一片。田地上除了种水稻种番薯,零星也种些甘蔗和木薯,看不到别的作物了,倒是师部农场整齐地建了一些瓦房和平顶房,不穿军装的十兵和家属在农场范围的田地上养猪、种蔬菜,使这里有了村的模样,却不是原住民村落
  我与抱坡有缘,工作的首个单位,就在该村水稻田的边上。那时的三亚尚未设市,经济比较落后,地处市郊的抱坡,交通更是不便,路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遍地。村民出行主要靠往返荔枝沟至农垦医院、被当地人称为“三脚丁”的农用三轮车。客多,车少,因此,“三脚丁”车后常“挂”满了人,着实很危险。若去市中心,短短的一段路,必须在农垦医院处再换乘一次车,起步价一块钱,看路途长短收费,全程三四块,既麻烦还挺费钱的。那时候,工资低,每月仅几十元。为了减少坐车挤车的苦楚,只好勒紧腰带省吃俭用,咬牙买了部单车,早早地就成了有“车”一族,闲暇时骑着单车进城逛街、省亲,与朋友一起下个馆子,随心随性,自由自在。那时的生活机械而单调,白天忙授课,夜晚下晚修备完课,鲜有其他娱乐活动,最大乐趣就是眺望窗外的星星,或到稻田边散步,吸散发草叶味道的空气,听蛙虫此起彼伏的吟唱。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
  也许是孤寂和无聊,那段时间里我喜欢独自冥想,想着想着,就发现抱坡与别的村落的不同之处:一是每到冬季,抱坡的田地上种的水稻、玉米等,比我家乡种的长势都多都好;田间劳作的“农民”都不是本地人,都操着浓重方言的普通话。后来才知道,师部农场周边是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十月至来年三四月份,一批批“候鸟”飞来三亚,在基地驻扎育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等团队,就是在这里培育出一批享誉世界的水稻、玉米等优质品种。南繁育种本身就是奇迹,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奇迹。二是村边有一家水泥厂。这家水泥厂曾经辉煌过,是三亚纳税大户,为三亚发展贡献过强大动能。抱坡部分失地村民也有机会到工厂上班,成了令人羡慕的企业职工。后来,三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炸出的第一炮,就是对该企业生产车间进行爆破拆除,并在原址上建起全市最大的一所技工学校。昔日因挖矿变成千疮百孔的矿山也已经覆绿,变成了抱坡岭森林公园。这一系列行动,凸显了三亚对可持续发展的果敢勇气和可嘉的精神。这难道不是奇迹?
  其实,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踏着三亚发展的鼓点,抱坡一直都在不断嬗变当中。如今的抱坡,一条条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或柏油路,再也不遭路面坑洼、尘土飞扬、污水横流那份罪了。那些低矮的茅草房不见了,替代它们的是一栋栋两三层的小洋楼,许多人家的庭院里停放着小轿车,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舒适幸福的笑容。南繁基地依旧成果丰硕,喜报频传。当年时内涝、时枯十的抱坡溪,建成了湿地公园,溪水清澈,鱼弄波粼,水草青青,白鹭浅翔,曲径坡堤,闲人漫步,绿色田园,适舒望眼,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
  一项世界级体育盛会,让抱坡再次吸引世人的目光。作为亚洲沙滩运动会主场馆的三亚体育中心,就坐落在抱坡村。三亚克服了各种阻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百天完成项目用地征拆任务,一年半时间完成主场馆建设,创造了三亚速度,三亚奇迹。三亚文化中心项目也已经正式启动。一个崭新的抱坡,正徐徐拉开其发展蓝图。可以预见,随着双场馆崛起(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四大公园环绕(抱坡岭森林公园、三亚梦幻水上乐园、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抱坡溪湿地公园)、五大商业覆盖(红树林度假世界、“爱上山”商业小镇、万悦新天地、夏日广场、槟榔河商业街),不出十年,抱坡将成为在自贸港时代背景下,三亚一块最具价值的文化体育行政商业片区,再度见证一个个华彩炫丽的三亚奇迹!

知识出处

吉阳乡愁

《吉阳乡愁》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是一本反映吉阳村落文化的书籍。翻幵书页,一股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爽朗!靠着葱葱绿绿的群山,临着清清粼粼的河水,还有一片片的田野坡地,一座座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村落,在蒙蒙烟雨中,留存着三亚城市久远的历史,记录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将见证着三亚一座座现代新城的崛起。本书写法新颖,风格独特,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既有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考证,对传说故事、典型人物的褒奖与歌吟,也有亲临其境的走访、参观和体验,内容真实可信,文字感人至深。相信一卷在手,读者定会受益匪浅。

阅读

相关地名

吉阳区
相关地名
抱坡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