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沟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阳乡愁》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217
颗粒名称: 荔枝沟社区
分类号: K296.6;I267
页数: 3
页码: 150-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吉阳区荔枝沟社区文化情况。其中包括文章指尖上的陶魂荔枝沟黎陶探秘等。
关键词: 吉阳区 文化 荔枝沟社区

内容

指尖上的陶魂:荔枝沟黎陶探秘
  吴强
  荔枝沟社区位于三亚市吉阳区荔枝沟,与南丁村和南新农场、东岸村、迎宾路、三亚学院路、落笔路相邻,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市仔村、荔枝沟村、汕头村三个自然村,现以发展第三产业、经营房屋及门面出租和自主创业经营小商铺为主,正逐渐由农民转型为社区居民。荔枝沟因荔枝岭而得名,相传在今荔枝沟东岸村以西一片方圆十多里的开宽盆地上,原盛产水荔枝。水荔实大如鸡子,肉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后因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大地平坦,人口生殖繁衍快,外人移入多,人们便把荔枝树砍掉,变荔园为水田。
  荔枝沟没有荔枝,但有黎陶,社区吉书记说起荔枝沟的黎陶,脸上充满了自豪感,这是荔枝沟社区人最值得骄傲的文化瑰宝。黎族文化精深,喜欢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声调爽朗活泼、气氛热烈诙谐的《打柴舞》;喜欢用鼻孔吹奏柔和低沉、宜于抒情的鼻箫;喜欢制作精巧、色彩鲜艳的黎锦;还有那醉美三月三……而最令人为之倾心的却是被称为“指尖上飞舞的陶魂”——黎陶。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历史悠久,考古学家曾在三亚、陵水一带发现了带有拍印几何印纹的陶器,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东汉之后记入史册。宋朝的《诸蕃志》卷下曾记黎族“以土为釜,瓠为器”,土釜至今用之,瓠瓢间以。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记:“陶土为釜,器用瓠瓢”。清朝道光《琼州府志·海黎志五》有述:“器用土釜,瓠瓢。”可见黎族原始制陶代代相传。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亦记黎人:“缌绠绩木皮木布,陶土为釜。”2006年5月20日,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陶的器形外观比例匀称,厚度适宜,原始古朴,凝重敦厚,结构细密严实,器面光滑,没有砂粒、裂纹、洞眼、杂质及其他附着物,有红、黑、灰、褐、紫等颜色,土陶器皿上自然形成的各种梦幻般、大写意的花纹和图案,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制陶过程由挖陶、挑陶土、晒陶土、粉碎陶土、筛陶土、和泥、制坯、干燥、准备烧陶、点火烧陶、取陶、加固等12个步骤组成。挖取土坑深处的白色陶土,将泥土耙开晾晒,稍干后放在独木臼里舂打粉碎,之后倒在竹筛里筛出细粉末,用水与黏陶土的比例1:2掺和,揉成泥团,将泥团放在木凳上再用木棍槌打,以增加它的黏性,阴放几天,让陶泥变性变熟。在制作陶器之前,按照黎族传统方式,虔诚地围绕木凳边歌边舞,让神灵保佑制陶成功。仪式结束后,黎家阿婆再次反复揉和泥团,先在木板上把部分泥团打成圆形的泥饼状,作为陶器的底层,然后把泥饼移到一个倒扣的粗孔竹筛上,用尖竹刮刀,切割出圆饼状器底,把边角料去掉,把部分泥团搓成直径约2厘米、长约50厘米的泥条数根。将第一根泥条盘绕在圆形的泥饼四周,筑成泥坯,沿边用手捏牢,一手扶器内壁,一手用小木板刮去泥条接缝,外壁抹平后逐根重复盘绕、捏牢、再抹平。接着用小木板沾水拍打陶胚外壁,直至达到器具设计形状,用水喷洒陶胚,用木板、贝壳抹平陶胚的内外壁,让陶胚成型且里外平滑。然后用绳子切割平陶胚口,沿陶胚口再加上一根泥条做为装饰,用大片的贝壳刮平,塑成各种所需的器皿形状。候晾阴干10—15天,择吉日烧陶。先到村边削取“赛子若”(音,又称“塞柴崖”)的树皮捣烂,与“柴构仁”的植物放在一起浸泡,浸出深红色液体,将树液盛在桶里备用。接着在宽旷的田野中央放上四块石头,把300斤直径约6厘米、长约160厘米的木柴架在上面,共有8层,成四方形,把已晾干的陶坯倒扣着码放在柴堆上,再盖上一厚层干稻草,同时放上一个烧好的陶器作引子,希望这批陶器能像这个陶器一样在烧的过程中完好无损。在烧烤陶坯之前,先按照黎族传统方式,虔诚地围绕柴堆边歌边舞,让神灵保佑制陶。制成品主要有釜、甑、瓮、碗、罐、蒸酒器、蒸饭器等器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趋同,瓷器、玻璃器、金属器、塑料器等替代陶器进入日常生活,黎族制陶逐渐萎缩,尤其是“文革”期间,几乎全部停产,懂得制陶的黎族艺人寥寥无几,制陶技艺濒临消亡。黎族制陶技艺向来“传女不传男”。在过去,妇女制陶时甚至不允许外人或男子观看,所谓“女制陶男莫近”。
  2012年3月21日,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此后每年都拨出专款,对其进行重点挖掘保护和传承扶持,举办黎陶技艺培训班,建立黎陶传习所和展示馆,编辑出版《天涯土陶技艺》大型画册,拍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纪录片,整理相关文字资料。荔枝沟社区在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也不遗余力地做出一定的贡献。

知识出处

吉阳乡愁

《吉阳乡愁》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是一本反映吉阳村落文化的书籍。翻幵书页,一股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爽朗!靠着葱葱绿绿的群山,临着清清粼粼的河水,还有一片片的田野坡地,一座座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村落,在蒙蒙烟雨中,留存着三亚城市久远的历史,记录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将见证着三亚一座座现代新城的崛起。本书写法新颖,风格独特,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既有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考证,对传说故事、典型人物的褒奖与歌吟,也有亲临其境的走访、参观和体验,内容真实可信,文字感人至深。相信一卷在手,读者定会受益匪浅。

阅读

相关地名

吉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