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阳乡愁》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216
颗粒名称: 新村社区
分类号: K296.6;I267
页数: 4
页码: 146-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吉阳区新村社区文化情况。其中包括文章前进中的吉阳区新村等。
关键词: 吉阳区 新村社区 文化

内容

前进中的吉阳区新村
  梁生刚
  新村有故事
  新村,是吉阳区的一个黎族村级居委会,也是繁华的吉阳墟镇所在地,处在海榆中线公路南端起点,到东线高速公路约2公里,距三亚市区16公里,东西南北分别连接亚龙湾路、迎宾路、榆亚大道、海榆中线公路。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新村先后隶属榆红乡、新村乡、鱼雷公社、榆林公社、田独公社、田独区、田独区公所、田独镇、吉阳镇、吉阳区。就较近的时间来说,新村在田独公社时期叫新村大队,1983年撤社建区叫新村乡,在1984年撤县建市叫新村乡政府,1986年撤区建镇叫新村居委会,已延续三十多年。
  从田独公社时期起,新村就是上级领导机关驻地,设立吉阳区以后政府机构才另搬新址。田独公社机关原在田独大队的矿井区(现为福海苑安置区),所在位置较为偏僻,1965年以后和公社粮所一起搬到新村大队辖地,先是搬到荒园村暂住茅草屋,砖瓦房盖好后就搬来上新村。
  田独公社时期的9个大队,只有新村、田独大队水利全面过关,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是多年的农业先进单位。这一切,主要得益于颂和水库和三浓水库灌溉条件。颂和水库位于田独村,始建于1957年3月,1959年4月竣工,库容723万,灌溉面积0.32万亩。三浓水库位于大茅村,建于1965年2月至12月,库容296万方,灌溉面积0.15万亩。
  尽管生产条件较好,但遇到瞎指挥也会出问题。1974年派驻工作队强求一次性提前培育秧苗,使备田和插秧进度根本就赶不及,造成大量使用老秧苗插秧,结果是耽搁了农时,造成粮食严重失收,最后要靠干旱地区的六盘大队支持了4整车(解放牌军车)的番薯,才度过了生活难关。就因这件事的发生,当时广为流传一句话:不管你是金山银山、金桶银桶,瞎指挥就是饭桶。
  新村大队第一届领导班子:书记是下新村的董亚广,副书记兼大队长是山营村的罗明勋,民兵营长是山营村的董亚路,妇女主任是山营村的董亚引(罗运章的母亲),文书是下新村的董国儒;第二届领导班子:书记是董国儒,副书记兼大队长是上新村的李国兴,民兵营长是乌石村的苏成开,妇女主任是荒园村的董石引,文书是下新村的林文举。董国儒担任书记有二十多年,1987年撤乡建镇后由罗运昌继任,之后的继任者有苏文章、胡开荣、谭延龙。
  新村大队原有乌石、上新、下新、荒园、山营5个自然村,分为6个生产队。其中的乌石村,先是分出乌石一、乌石二两个生产队,以后接收了田独公社农科所的土地和该所的广东信宜籍农工以后,组成了乌石三队。
  新村在解放后参军入伍的人数不少,下新村的罗运章较出名,曾任海南建省撤州前的通什军分区副司令,是少有的少数民族师职干部。
  上新村李国兴、山营村董亚路、乌石村苏文光、荒园村罗明安当过志愿军,其中李国兴、董亚路经历过战火洗礼,在停战后复员返乡。李国兴当过大队副书记、大队长,董亚路当过民兵营长,他耳朵有些聋(当炮兵),是战争的创伤。苏文光和罗明安这一批人从榆林港坐船北上,在海上走了三天三夜,接到朝鲜停战通知调转船头返回海口,以后分在安游海军部队,苏文光后来转入消防兵种编制,在石碌铁矿工作,罗明安复员后分在县城工作。
  新村越来越新
  在海南各地乡村,以新村命名的行政村有不少,应该是使用率最高的村庄名称。此处新村在新的时代里,是与众不同的地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发展变化巨大。
  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改观。上年纪的人都记得,这里过去是个普通村庄,村民住房大多数是简陋的茅草屋,现在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楼房,有美丽村景和整洁街区,呈现一片新面貌。
  过去位于上新自然村辖地的田独小墟镇,除了公社机关,就只有粮所、税务所、缝纫社、供销社、邮电所、储蓄所、卫生院这些小单位,全部人员加起来不到200人,与红沙、崖城、港门、藤桥这类大墟镇相差悬殊,只能与近处的荔枝沟、林旺等小墟镇相提并论。
  现在的吉阳墟镇,沿着海榆中线公路、亚龙湾路、迎宾路延伸,通达新村居委会的各个自然村,范围之广已远非昔日可比。墟镇商业繁华程度,除了三亚市区本身,其他地方已难与比拟。做各种买卖的都有,经营种类琳琅满目,有不可或缺的民生商品,也有与房地产有关的各种商品。
  一眼望去,只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车水龙马,熙熙攘攘。在这里做生意的,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但主要是本地人,尤以新红村的潮汕人最多,约有200人左右。
  新村居委会从2008年起开始处理墟镇若干管理事务,以及附近的南油、砖瓦厂、粮所、单位住宿区的有关事务,发挥了社区的某些功能和作用。不久前,在新村居委会办公楼旁边,吉阳区新设了“吉阳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上述功能和作用。
  新村居委会沿袭以前的辖区构成,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5.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60亩,林地面积2600亩,水田面积1060亩。现有总户数686户,户籍人口4728人,常住人口8000多人。在以上村民小组中,乌石一(100多户)和下新村(100多户)人多田少,荒园(40多户)和乌石二(70多户)人少田多,山营(100多户)和上新村(100多户)情况一般,乌石三(20多户)人少田少。
  新村人身居闹市之中,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房屋出租有先天之利,这是无争的事实。目前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房屋出租,以及做小生意、外出打工、农业种植这几项。一般来说,有房屋出租的日子就过得宽绰些,没有房屋出租的日子就过得紧巴些。出租的房屋多是早期建的,现在限制村民建房两层半,自己居住倒是没有问题,却没几间房可对外出租。
  从地理位置来说,新村的有利条件较多,发展前景远大,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发挥优势,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培育优势产业,形成良性互补,可持续发展可期。相信新村的面貌会越来越新,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知识出处

吉阳乡愁

《吉阳乡愁》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是一本反映吉阳村落文化的书籍。翻幵书页,一股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爽朗!靠着葱葱绿绿的群山,临着清清粼粼的河水,还有一片片的田野坡地,一座座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村落,在蒙蒙烟雨中,留存着三亚城市久远的历史,记录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将见证着三亚一座座现代新城的崛起。本书写法新颖,风格独特,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既有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考证,对传说故事、典型人物的褒奖与歌吟,也有亲临其境的走访、参观和体验,内容真实可信,文字感人至深。相信一卷在手,读者定会受益匪浅。

阅读

相关地名

吉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