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黄道婆纪念馆建设之我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道婆的三亚解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138
颗粒名称:
黄道婆纪念馆建设之我见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9
页码:
103-111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黄道婆纪念馆的建设,从博物馆、纪念馆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其合理定位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地理位置选择和展品征集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黄道婆
纪念馆
建设
地方文化
内容
黎族棉纺织工艺曾长期领先于华夏各民族,直到宋元时期,仍位居全国前列。女纺织家黄道婆,传播了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促进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为中国棉纺织业的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与黎族首倡棉纺织业是分不开的。黄道婆与黎族棉纺织技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见证,也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掘、研究、展示这些文化内涵,真实、生动地再现历史情景,我们需要建设黄道婆纪念馆,但如何建设?本人从博物馆、纪念馆角度来谈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定位,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一个博物馆、纪念馆定位准确合理,能突出本地特色和个性,就具有较强的活力与生命力。所谓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特有的、富有个性与众不同、最具典型性或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的合理定位,就是要发挥其主要职能:收藏、研究和展示本地优秀的特色文化,使博物馆、纪念馆真正成为让外界和世人了解当地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和建设发展的窗口。
黄道婆纪念馆要依托三亚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在崖州生活了近40年时间,在与当地人民朝夕相处中,掌握了纺织印染等技术,在学习和总结崖州黎族妇女纺织技术基础上,把传统的丝麻纺织工具和技术运用到棉纺织工艺中来,对我国棉纺织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改革和创新了纺织工具,创制一套去籽、弹花、纺线和织布的工具,提高了纺织效率;二是运用和推广黎族妇女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织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乌泥泾被”,风靡一时,成为全国闻名的产品,深受各地人民的欢迎。这也就是黄道婆的历史功绩,因此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纺织家。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将成为三亚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就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人文优势,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一)地理位置的选择
地理位置的选择既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特有环境和气氛的渲染。国内外的许多博物馆,都是较好地运用了外围环境的气氛营造与设置来烘托博物馆整体效果的办法而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南京博物院在其展馆外,开辟一处由传统文化与绿色环境相结合的花园,一些稀有植物和文物及文物复制品融入其中,营造了传统文化与绿色植被相融的休闲氛围,受到了观众的青睐。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的村落博物馆,位于城郊赫勒斯特乌公园的一处树木茂密的地方,从远处看,只是一片掩隐在树丛中的村落和农舍,但实际上,它却集中了全国有代表性的各类古老乡村住宅200多幢,建筑内还摆放着桌椅板凳、床铺、箱柜、毛毯卧具和炉灶、锅碗瓢盆等家具和生活用品,另外还有水井、榨油机等建筑物、构筑物。在展示的建筑物中,有些是复建的,有些是按原样从各地搬迁过来复原的。(《中国博物馆》2006年第4期)像这种独特的构思和设想,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留住许多游客。三亚本身就是一个四季如春、绿树成荫的城市,纪念馆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多借鉴其他博物馆经验,建设有地方特色,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纪念馆。
(二)展品的征集
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要建博物馆,首先要考虑的是文物资源问题,没有文物的博物馆不能叫博物馆。因此,征集文物是博物馆、纪念馆业务中一项重要工作。在征集文物时,要进行严格、科学的鉴定、研究,以辩真伪,才能真实地再现历史,更好地合理利用。我们可根据博物馆性质特征和定位,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文物征集和研究发展规划,并确定专人开展常年性信息收集和文物征集工作。三亚及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关的纺织工具和服饰、龙被等纺织品,应该都是我们征集的对象,上海黄道婆纪念馆里陈列了几百件有关黄道婆改良、创新后的实物及资料等,我们不妨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弥补本地区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征集黎族的纺织工具的同时,征集黄道婆改革、创新以后的一批纺织工具,文献上记载的教上海当地人“造捍、弹、纺、织之具”,即指轧棉工具、弹棉工具、纺纱工具、织布机等,这些纺织工具我们都可以从上海及周边地区征集。
二、展览创新,形式多样
陈列展览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纪念馆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形式。但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对纪念馆的需求,因此展览一是从直接文物观赏,到运用多媒体与专家交谈,可以满足所有层次人群的求知需求;二是求美需求,运用文字、光线、色彩、动作等多种信息传播语言,尤其是根据观众兴奋点和疲劳期规律合理安排展线,让观众自然流畅、轻松愉快地参观展览,并在参观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黄道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要有一个定位,就是如何围绕着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业做出怎样的贡献,历史功绩在哪里这些内容来展示。有了定位,要列出陈列大纲,大纲经多次论证,才能确定陈列内容。本人在此就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黄道婆纪念馆的展示内容可分成三块:一是历史功绩方面,运用文献、图片来展示;二是纺织工具与纺织品,不仅要展出黎族纺织工具,还要展出从上海等周边地区征集回来的纺织工具,以此做个比较,使观众一目了然;三是开辟专门场所,让观众进行实践、操作、体验,在参观和动手的过程中,使观众身临其境,这不仅提高了纪念馆陈列的可看性,而且展示和传播了历史文化。比如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以织机现场操作表演,展现古代纺织技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由身着民族服装的民族艺人,现场表演织布、蜡染、扎染等工艺;中国丝绸博物馆还运用多媒体模拟织绸、设计纹样,用仿制服装以模特动态表演形式,展示中国历代服装。通过种种互动形式,使得专业博物馆的展览变得生动、形象并有趣味性。黄道婆纪念馆也可参照类似表演,让观众身着民族服饰纺纱、扎染、织布等,尽量让观众融入当时的生活环境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众所周知,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痕迹,每件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物是静态无声的,所包含的信息需要借助于辅助手段才能更充分更明确地展示出来,陈列手段就起到这种辅助作用。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一门艺术,陈列设计师们将诸多学科的理论运用于陈列设计,将新科技手段与新材料运用到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由此产生了新的语言,如场景复原、半(全)景画等。这些方式动与静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注重对历史过程的展示与再现。如《崇明岛与古船陈列》中独木舟的展示:背景是一幅远古人类祖先划着独木舟在河上劳作的画,画的空白处附有独木舟发掘现场的照片,展柜中陈列着残存的独木舟,玻璃柜里摆放着按比例缩小的独木舟模型,这组物与辅助手段的有机结合使独木舟的样式、用途、发掘经过完整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再比如我馆的少数民族展厅里,有一组展示黎族制陶过程的场景模型,设计者没有单从传统的陈列,将陶器都放进大展柜中加以文字说明,而是制作了一组制陶过程的微缩场景,不需过多的文字描述,人们便对制陶工艺一目了然。
黄道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形式需要采取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复原陈列一般由周围环境、建筑物以及黄道婆学习情景的原状复原所组成,使参观者能感受完整的历史故事和典型的时代氛围;辅助陈列是对原状复原陈列的补充、丰富和提高,为了帮助观众理解专业知识,提高观看兴趣,我们可在展馆里设置电子触摸屏,以三维动画片的形式,让观众了解生产工艺和过程;在展品前,用计算机数码放大镜观察纺织品组织结构等。展览的许多内容我们都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手段,使参观者对黄道婆与纺织技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的认知和感受。
三、旅游、教育、休闲为一体
在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使旅游景观呈供不应求之势,人们开始将更多时间和财力投向文化与休闲。博物馆、纪念馆作为旅游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因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三亚如今已发展成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国内外宾朋,它将给纪念馆带来更多的观众,为纪念馆走向市场和持续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还有在宣传教育方面,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除了供广大观众参观浏览外,还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可以寓教于旅,寓教于玩,在不改变旅游休闲心理的状态下,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达到旅游——教育双重目的。
开发制作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是宣传博物馆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旅游者来说,一件精美而富有寓意的旅游纪念品不仅会为旅途增加乐趣,而且将会给旅游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因此,购买旅游纪念品往往是旅游者乐此不疲的事,而且,旅游纪念品是博物馆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极好手段,也是博物馆拓展其旅游功能的一个方面,纪念品的供应要满足各种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做到品种多样,价格合理,有本馆特色。对于黄道婆纪念馆将来要开发制作的纪念品,本人觉得开发纺织品较为合适,比如黎锦,作为旅游纪念品大到壁挂、壁毯、桌布,小至钱包、手机袋以及一些小饰品等,这些都能体现出纪念馆的特色。
四、黄道婆纪念馆建设要有一支专业队伍
黄道婆纪念馆应属于专业性博物馆,其专业管理具有不可替代性,应遵循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专业特点与管理原则,根据自身事业的性质、任务、社会职能和特殊的活动方式,选拔配备、培养造就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并使这支队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较高的胜任本职工作的学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一)尊重现有人才
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挖掘一切潜力,让专业技术人员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有特长的专业人员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宽松的学习研究空间,使之有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环境进行经验总结与著书立说。
(二)培养急需人才
实施专人培养机制,有重点、有计划地培养急需人才,如:文物鉴定、文物修复人才等。举办短期培训班,采取讲授、考察、实习三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派遣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的博物馆交流、访问、考察、培训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博物馆要适应形势,还要加强对讲解员的培养。一是建立起一支文化水平高、业务娴熟、热爱本职工作的讲解队伍。二是在人员的选择上也可以量体裁衣,在专业性比较强的馆,可以招聘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像黄道婆纪念馆就是一个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馆,我们可以在当地招聘一些本地讲解员,他们熟悉当地的民风民俗,在讲述自己的历史时更流利、更有自豪感,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总之,纪念馆从一开始建设就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建设一个健康的纪念馆,并将其置身于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之中,这是人们的愿望和追求,也是纪念馆发展的需要。
王翠娥,女,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1964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负责承担筹办“海南少数民族陈列”、“黎族服饰文化展”,参与海南民族博物馆布展及“西沙文物展”、“海口秀英炮台陈列”、“海南解放50周年文物展”等展览工作。参与《中国黎族》、《中国文物地图集(海南分册)》、《海南文物志》、《黎族田野调查》以及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黎族棉纺织工艺》和《黎族制陶》(两项目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的调查与编写。撰写海南省历史文化大系丛书之《文博卷·海南民族文物》(合著),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在《中国文物报》及《文物天地》、《南方文物》、《神州民俗》杂志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
知识出处
《黄道婆的三亚解读》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本书介绍黄道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推动了宋元时期的纺织业发展,对其历史活动和功绩作了全面的研究。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翠娥
责任者
黄道婆
相关人物
王翠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