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岛妹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084
颗粒名称: 西岛妹子
分类号: I267.1
页数: 4
页码: 95-98
摘要: 本文讲述了孟允云采访西岛女民兵的经历,以及与其中一位女孩的交往。文章描述了女孩的美丽和家人的热情款待,以及她经营的旅游工艺品生意兴隆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散文 西岛

内容

过去,飒爽英姿的西岛女民兵,撑起南疆的半壁江山;今天,她们下海经商,描绘未来,令人羡慕与敬佩!
  想不到,我竟在西岛海上旅游景区见到她。她,我亲昵的叫西岛妹子。
  提起她,事情得从头说起。20世纪70年代初,我到西岛特地采访了她。当时,她芳龄十八,杏脸,樱唇,秀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这妹子,精灵,聪慧,是渔家闺秀中的一朵绚丽的石榴花。她在西岛女民兵连中是个风云人物,曾经以那精湛的射击技艺赢得了中央首长和外国来宾的称赞。
  她家是用黑褐色珊瑚礁石垒砌起来的小房子。阳台上,盆栽着娇娇滴滴的兰花、菊花,一番雅秀幽香的风韵。庭前棚架上爬满了纤纤瘦瘦的牵牛花,水一样的柔绿挤进了屋。
  她招呼我到厅里坐,嘻嘻地端出绿椰,用刀砍平,露出了深色的椰棕,吸管插入椰心,给我饮吸。我嘬了一口,一股淡香、微甜,像奶水在吸管内潺潺的流动…
  我和她侃侃而谈。中午,她和家人盛情地用螃蟹招待了我。饭后,她和姐妹们去了射击场。
  直射的阳光,可怕地窒息着海岛,沙滩上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大海也反射着蓝光。在烈日下,我见她沿着渔路慢慢走着,轻柔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几乎泛着蓝光的秀发把她优美的头颈向后拉长,那件缀着蓝围边红色胸襟褂儿既遮住凸起的胸脯,也遮住了那些非分的目光。一双赤脚在沙路印上稳实的足迹……
  记得她走时,提出要我那个名片盒子,我十分不解,但我还是满足了她。油灯点亮的时候,她来到我的眼前,双手反叉在臀部后面,定定地瞅着我,说:“送给你一件小小礼物,但,回去后才能打开,行〓?”我听了连连点头。
  回到鹿回头宾馆,一种神秘的诱惑力使我忍俊不住的打开了盒子,只见几十粒绿豆那么大的红豆映入我的眼帘,是那么红,那么鲜,那么亮。我默默地凝视着,又捧在手中轻轻摩挲。这红豆,圆而微扁。殷红得可爱的色调,象征着温润和沉着。尤其是那抹浓黑,仿佛美人的眉;眉下的白点,像美人的眼;在眉眼盈盈处看入了神,谁心里不因物寄相思之情愫呢!
  打那以后,我把红豆珍藏在刻着“椰风海韵”字样的椰壶里,置放在我爬文学格子的书桌上。正像王维写的五言绝句红豆诗那样,红豆诗到哪里,哪里便有缠绵的相思。可以说,无论盒子是开是闭,我似乎听到相思在盒子里轰响,这常常唤起了我对她的惦念……
  今天,我们相见,既喜出望外,也缭起悠悠思绪。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她不甘落伍、沉寂,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胆略和见识,营销旅游工艺制品。我来到她经营的小店,只见柜台、货架上摆满了红、黄、白、绿的珊瑚花和各种各样的贝雕。有的像柏枝,有的像菊花,有的像鹿角,有的像蜂巢,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扇子……玲珑剔透,美不胜收。
  旁边的姐妹们告诉我,几年来,她经营的旅游工艺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而成为西岛上第一个“万元户”,建起了砖瓦房,买回了彩电、空调,还使用了风力发电机……
  听了她们的叙述,我心里乐滋滋的。我想,过去,飒爽英姿的西岛女民兵,以加强祖国边疆的防卫,撑起南疆的半壁江山;今天,她们下海经商,描绘未来,令人羡慕与敬佩!
  啊,西岛妹子!祝福你们生意兴隆通四海,像天涯红豆那样亮丽起来……

知识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三亚旅游散文集》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孟允云近50篇作品汇集成了这本《三亚旅游散文集》,书中既有旖旎的旅游景观,迷人的风姿神韵,也有三亚升格地级市以来的鹿城春风今又是的变化,还有周边市县景点的描摹,无不令读者梦思神往。作者为了赋予该书的创意、新颖,把三亚的美丽划分为13个景区,且以景区设章,撰写了简介,点缀了篇前语,同时又配插了景区素描图,增添了图文并茂之美。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