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线战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浴血天涯》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97
颗粒名称: 六、西线战火
分类号: I251
页数: 5
页码: 2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史料浴血天涯中西线战火的情况。
关键词: 西线 战火

内容

国民党当局一边带上和平的假面具与我方代表进行谈判,一边却凶相毕露地向我各部队进行武装挑衅,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已经明里暗里拉开了进攻的架势。
  海南岛西部地区,包括澄迈、临高和儋县,与西南部的昌江、感恩地区相接壤。这里面临北部湾,沿海有许多口岸,背靠雅加大山脉,是进入本岛腹地的重要通道。日寇投降后,总部和挺进支队进驻西部重镇那大附近的南丰墟,我们第四支队挺进至儋县和临高县沿海地区,进驻儋县县城新州等墟镇,西线的半壁河山基本在我控制之下。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琼崖的革命力量,实行专制统治,势必以西线为其进攻的突破口。
  事态的发展正是这样。国民党四十六军来琼后,除以一八八师进入东北地区,新编十九师进入西南地区外,以其主力一七五师及保安第六团进入西部澄迈、临高、儋县地区,其兵力部署,显示了以西线为重点,主要矛头指向儋县的态势。一九四五年冬,一七五师及保六团已由澄、临步步逼向儋县,强占曾被我解放了的长坡、木棠等墟镇。国民党的乡政人员和地主豪绅得意忘形地扬言道:“我们的王焕县长快要回新州主政了。”
  这时,我们支队部和儋县县委领导同志共同研究了敌情我情,从许多迹象判断,敌人进攻新州势在必行。我们考虑到当时敌人数倍于我,再则新州的地形不利于防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避敌锋芒,保存力量。于是决定支队部和儋县党政机构撤离新州,迁至靠近山地和有利于防守的王五墟;二大队随支队部行动,四大队的两个中队驻旧州墟,一大队在新州、王五、旧州三角地带的农村,随时准备策应王五、旧州的作战。随着,我们按照上述部署进行了转移并报告了总部。
  时序进入了一九四六年。一月下旬,传来国共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的消息。一时间,和平麻痹思想在我们党内军内再度抬头,部分干部认为,海南内战的阴云将为“停战协定”所驱散。这时,特委传来指示:为了争取停战后在军事调处中占优势,进驻城镇的部队和党政机关不能擅自撤离。面对着时局所呈现的那种纷纭复杂的情况,我们既不否定但又不相信“停战协定”的约束作用。一纸协定有没有可能迫使四十六军放下屠刀呢?在疑团莫释的情况下,我们一面遵照特委指示,仍继续驻在王五墟和旧州墟,没有立即撤出转入农村机动作战;一面就地加强防卫,应付敌人突然进攻,同时做好撤退的准备。
  果然,一月二十日,一七五师一个团和保安六团,突然向我王五墟发起了进攻。同日,旧州亦遭到了敌人的攻击。
  王五墟四周围着又厚又密的刺竹丛,东西南三条路口均有炮楼,防守严密,要进来是不容易的。但是,敌人利用夜间在王五墟东南边秘密砍刺竹劈出一条小通道。
  这天凌晨,突然炮声四起,一颗又一颗炮弹尖叫着向支队部驻地文昌阁射来,爆炸声震耳欲聋,文昌阁古老的屋顶瓦片飞溅,墙壁上的沙石哗啦啦地倾泄而下。我火速命令二大队长王山平、政委符致东,组织力量坚守东西两头大街口,抗击敌人的进攻,同时坚守东北高地,严密控制东门通道。王山平、符致东迅速指挥队伍行动。顷刻间,二大队副大队长黄克、四中队长冯位才、指导员冯裕进奉命带领一、二小队四十多人飞快进入街道口防御工事和附近民房。这时敌人如潮水般涌来,黄克一声喊:“打!”我军机枪、步枪一齐吼叫着向敌群射去,敌人一排排地应声倒下,其余敌军一时晕头转向,赶忙向后退去。一阵弹雨过后,敌人凭仗其人多,又分成三路向四中队阵地冲来。冯位才迅即指挥机枪手猛烈反击,机枪射出的子弹顿时成了数道火龙,压住了三路进攻之敌。
  敌人几次冲击,无法突破我街道阵地的纵深,即用迫击炮向我疯狂轰击,并以一部分兵力迂回突入街道,登上了居民的楼房,居高临下,对我四中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时,黄克、冯位才、冯裕进迅速带领队伍转入居民楼房,靠骑楼两边的柱子掩护,顽强地进行反击。敌军在一边街道的楼上,我们的战士在一边街道的楼下,双方对峙着。
  战斗至中午十二时,我四中队伤亡二十多人,五中队也伤亡十多人。副大队长黄克,在指挥战斗中中弹伤倒在门口旁边,看护班长黄若媛冒着弹雨,赶紧过来给他包扎,不料一颗炮弹尖叫着向他的身旁飞来,他猛地把看护班长推进了房门口,而他却挡住了爆炸的弹片,结果,这位年仅二十多岁的指挥员,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这时,王山平、符致东带伤督战,五、六中队也在顽强地抗击着敌人。在这紧要关头,郭壮强大队在王五墟的外围主动投入作战,阻击向东北高地迂回之敌,战斗在王五墟内外激烈地进行着。
  我们支队领导在充分掌握了敌情之后,认为眼前敌我兵力悬殊,为了保存部队有生力量,我们只能暂时放弃王五,于是支队部做了撤退的部署。从下午一时开始,我带领队伍从容撤离王五墟。冯位才的四中队,仍然勇猛顽强地坚守在街道口,这时我派去的通讯员因无法穿过街道传达命令,在远处向冯位才招手示意叫他们撤。可是街道已被敌人火力控制,怎么撤走呢?冯位才赶紧派六班长陈德卿沿着楼房一侧去探路,不料一颗子弹擦过陈德卿的颈部,打伤了他的食道,他一下子扑倒在地,鲜血染红了他的上身。看护班长黄若媛看到后火速跑来抢救。陈德卿指了指一座房子边的一条隐蔽的小通道,看护班长赶快报告中队长,于是,冯位才和冯裕进,带着剩下的同志,背上六班长,顺着这条小通道,穿过了敌人火力控制的地段,尾随支队部之后,撤出了王五墟。六班长陈德卿颈部食道受伤,后来治愈了,喉咙里插上了一条用于进食的小胶管,但他却很乐观,常开玩笑说,阎王爷怕他,不敢收留他,还送了他一条胶管当项链。
  我们撤出王五后,退至大成的乐墩山一带,敌人却尾随而来,不断向我袭击。显然,四十六军已在向我发动试探性的进攻,他们开始动手在西线点燃了内战的烟火。事实表明:“停战协定”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根本束缚不了穷凶极恶的敌人。
  王五战斗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由于指战员们勇猛作战,抗击了数倍于我的敌人,并从容撤离王五墟,除副大队长黄克牺牲,四中队、五中队有所伤亡外,基本保持了部队原有的战斗力,表明我们的队伍是经得起恶战检验的。但是,这次战事亦暴露了我们领导思想上没有彻底清除和平麻痹思想,以致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教训是深刻的。
  敌人的猖狂进犯,激起了同志们的满腔义愤,同志们磨拳擦掌,决心狠狠回击敌人。但是四十六军系全套美式装备的十分蛮悍的部队,在兵力上占着极大的优势。对这样一个敌人,能不能战胜它,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就在这时候,二支队传来了捷报,支队长陈武英和政治处主任陈岩率部在石碌铁路上伏击四十六军过往的列车,毙敌上校军官以下三十多名,俘敌县级地方官员一名,缴获轻机枪二挺,给挑起战火的敌人当头一棒。这一胜利消息,大大地振奋了全岛各地的军心民心。我们第四支队指战员亦受到很大鼓舞,当时虽然处于守势,但是,我们在防御中采取了积极的军事行动,寻机袭敌,给敌人以有力的反击。

知识出处

浴血天涯

《浴血天涯》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浴血天涯、自卫战争的序幕、严酷的岁月、在反清剿斗争中、五指山的曙光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