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造系列名人城雕的建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72
颗粒名称: 关于建造系列名人城雕的建议
分类号: G127.66
页数: 4
页码: 221-224
摘要: 本文呼吁在三亚市加强文化建设,提出建造三座大型城市名人雕塑的建议:郭沫若雕塑、黄道婆雕塑、以袁隆平为首的南繁科学家群雕。针对郭沫若雕塑,文章认为他是一代伟人,与三亚有渊源关系,曾为《崖州志》点校、创作海南题材诗文,为三亚旅游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建造雕塑可纪念他的贡献,同时强调三亚自古就是文化之邦。
关键词: 三亚市 文化建设 城市雕塑

内容

三亚在向世界级热带滨海旅游名城的目标迈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城市雕塑尤其名人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艺术浓缩与物化表现,是城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好的城市雕塑不仅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甚至成了该市的标志和标识。三亚恰恰是在这一层面不尽人意。我们要尽量挖掘三亚的名人资源,打名人牌,建名人雕塑,追求名人效应。因此建议建造一个系列三座大型城市名人雕塑:郭沫若雕塑、黄道婆雕塑、以袁隆平为首的南繁科学家群雕。
  一、建造郭沫若雕塑的理由与意义
  第一,郭沫若系一代伟人,且与三亚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为三亚做出了重大的永不磨灭的贡献。郭老曾于1961年和1962年前来三亚,呕心沥血点校《崖州志》,为该书写下《序》《重版说明》和《李德裕在海南岛上》,还不辞劳苦,亲自踏勘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发掘和勘正许多文物资料。全国的志书浩如烟海,有幸获得郭老点校的只有《崖州志》,可见三亚与郭老的缘分之深,郭老对三亚情有独钟!在三亚期间,郭老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海南题材诗文,涉及三亚的有20篇左右,《游天涯海角》诗刻在“天涯”石上,《游崖县鳌山》诗刻在小洞天石上,所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被我市沿用至今。他把这些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权威报刊上,提高了三亚和这些景区的知名度,为三亚旅游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千秋传颂的文化遗产,三亚有必要建造雕塑以志纪念,同时告诉世人:三亚因《崖州志》与郭老结缘,三亚自古就是文化之邦。
  第二,建造郭沫若雕塑,开辟新的人文景观,必然为海内外所赞许和喝彩。郭老横溢的才学、巨大的影响力,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尊重,三亚以感恩的心来给他塑像纪念,不仅川人、国人好感,而且留有郭老足迹国家的友人都好感,这样有利于发展三亚的旅游业和对外交往,增进三亚同国内外诸多城市的友谊。
  第三,建造郭沫若雕塑,为开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教育创立新的平台。郭老追求真理,勇攀科学与文艺高峰的精神、信念、意志、魅力、风范,是全市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建造黄道婆雕塑的理由与意义
  第一,黄道婆对棉纺织工具和技术的革新是在三亚完成的。黄道婆系宋末元初中国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为人类的衣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她“少沦落崖州”,15岁至52岁在崖州度过,居崖时间长达37年,学习、提升了棉纺织技术,完成了她的创造与发明,于“元贞间,始遇海舶以归”,到达上海。在上海,元《梧溪集》说她“教他姓妇,不少倦。未几,被更乌泾名天下”;元《辍耕录》说她“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未几,妪卒”,享年61岁。这些历史记载说明,黄道婆到上海前,她对棉纺织工具的改革和技术的提升已获成功,在上海仅仅是教授和传播、利用和推广她在崖州取得的成果。哺育黄道婆成长为杰出科学家的,是崖州也就是三亚这块神奇的热土!建造黄道婆雕塑,三亚义不容辞!
  第二,为市民和游客缅怀与学习黄道婆提供载体和平台。黄道婆对精神文明的历史贡献跟对物质文明(纺织技术)的历史贡献同样巨大,譬如:志存高远、大有作为、刻苦钻研、不畏艰辛、敢于登攀、勇于创新;说明了社会底层普通劳动者也是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主人,妇女在科学发明中同样可以大显身手,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道婆正是我市人民群众勤劳智慧的象征。
  三、建造以袁隆平为首的南繁科学家群雕的理由与意义第一,三亚成就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科研事业。袁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和突出贡献者,他的杂交水稻被称为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创造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他同样与三亚结下不解之缘。袁院士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在三亚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他在三亚的育种试验田也是海南南繁基地的标志,他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就发生在三亚,其中1970年11月23日在三亚发现了“野败”,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水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三亚见证了袁院士艰难而传奇的杂交水稻科研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发展的历程。
  第二,众多农业科学家尤其是南繁科学家长期驻扎在三亚从事南繁育种事业,三亚是他们的福泽之地。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创始人、棉花育种专家郭三堆;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哈密瓜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等,这些大腕级科学家为解决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建造以袁院士为首的南繁科学家的集体雕塑,表示对他们的敬重之意和感恩之心,展示他们的科技成果,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宣传科教兴国、兴市,宣传三亚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光彩夺目的科学技术,这是三亚的光荣与使命,具有难能可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土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
  四、怎样建造这三座大型城市雕塑呢?
  其一,关于三座雕像的建造内容和形式。
  所建造的郭沫若雕塑,应是郭老披衣起坐,挑灯凝眸审阅《崖州志》的情景。必须体现、突出郭老的个性特点、精神气质、大家风范。以这一雕像为中心,设置系列建构,比如墙、碑、亭、廊、建筑小品等,配以浮雕、书法,表现郭老成就、贡献、代表作、留给三亚的文化遗存以及《崖州志》等。再行添置市树市花等绿化美化工程。
  所建造的黄道婆雕塑,应是黄道婆身穿黎族筒裙,在向崖州黎族人民学习棉纺织技术的情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与各地的黄道婆雕塑相区别,突出其差异性和鲜明特点。以这一雕像为中心,设置墙、柱、亭、廊、台等系列建构,配以壁画、图片,内容为棉纺织工具、黎族服装图案、热带动植物、黄道婆传说等。种植本土景观花卉植物,营造浓郁的三亚特色环境氛围。
  所建造的南繁科学家群雕,袁隆平院士是实指,其他可实可虚,虚实结合,以实为主,给所有南繁育种的有功之臣树碑立传,袁院士作为我国杂交水稻领域当之不愧的代表和领军人物,应把他置于突出的位置。以这一群雕为中心,也设置墙、碑、亭、廊等系列建构作为陪衬,配以浮雕、书法、图片,宣传介绍这些南繁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在此,可立起袁院士在南红农场发现“野败”的纪念碑;可描绘这样一幅浪漫主义作品:人们在巨大的水稻树下乘凉,稻谷与花生米一样大;可刻出“只争朝夕、甘于吃苦、不惧失败、勇于创新”的南繁精神,以激励后人发扬光大。再种植热带特色花木营造地域环境氛围。
  其二,关于雕塑的材料和选址。三大城市雕塑拟选用花岗岩石打造,可更好地表现人物高大而淳朴的形象,并与本市其他雕塑风格保持一致。三大城市雕塑要建在市区内,以建在鹿回头半岛、白鹭公园、三亚湾为佳。
  其三,关于雕塑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与建造。首先向全国广泛征集设计稿,同时向雕塑名家约稿,然后层层筛选,推出最优秀的作品。其次,用招投标方式,提高准入门槛,确定建造施工方,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完成。
  在发达国家,名人雕塑早已成为他们城市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三亚建造如此三大雕塑,是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一大举措。这样则增添了三亚的文化科技底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三亚,就不仅是一个热带滨海的旅游城市,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科学技术光彩夺目的神奇城市!
  —2013年三亚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优秀提案。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