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先 还富于民 造就黎族苗族山区新一代人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42
颗粒名称: 以民为先 还富于民 造就黎族苗族山区新一代人才
其他题名: 在育才镇实施从幼儿园到博士全免费造才举措的思考
分类号: G612.45
页数: 5
页码: 89-93
摘要: 这篇文章强调了人才对国家、地区和城市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黎苗族山区,人才培养更为必要。文章介绍了育才镇的经济和教育状况,提出从幼儿园到博士实现全免费教育的措施来造就人才。作者认为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从儿童抓起,帮助他们获得正规教育,并回到家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文章强调了教育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才 山区 教育

内容

当今之势,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强则国强,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乡镇亦然。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我市务必努力贯彻,认真落实,加快“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造就人才,需要我们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山区,特别是要投向黎族苗族山区,对造就山区人才忽略,就是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忽略,我市应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造就多方面人才战略高度出发,在育才镇实施从幼儿园到博士全免费教育的造就人才的举措。
  实施此项举措,是黎苗族山区孩子们自身成才的需要,也是改变黎苗族山区落后面貌的需要。育才镇地处我市西北部,系我市唯一没有海域的黎苗族山区镇,管辖10个村民委员会、71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辖区户籍总人口21633人,黎族苗族人口占97%。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过2000年前后的扶贫、2006年以来的新农村建设,育才镇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然而毋庸讳言,该镇与我市其他镇区相比尚属落后。201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80元,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188元。造成贫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的原因出在人的素质上,出在教育上,山民文化程度低,缺乏科技知识,眼光短浅,观念陈旧,生产生活守旧等等,制约着山民的进步、山村的发展。本人在调研中深深感到,该镇群众思变盼富的愿望十分强烈,而要把这种愿望变成现实,还是要从教育入手,从培养和造就当地人才入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培养和造就黎苗族山区新一代人才,这是长期的任务,必须从儿童抓起。获得政府扶持、经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的山区子女,相当一部分回到家乡,必定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环境中,通过自身拼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拥抱富裕。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须全民为之奋斗,山民也无一例外,这就要通过教育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扶持来造就本地人才才行。
  实施此项举措,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困难,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让所有的小树都沐浴一样的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成长为参天大树、有用之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谈得最多的是“责任”与“人民”,特意强调了人民期盼的10个“更”,其中就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总书记的拳拳之心、谆谆教诲,令我们夙夜难忘。2011年末,国家划定的新的贫困线标准为2300元,本人在调研中了解到,按照这一标准,育才镇至少有37.5%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该镇现有低保户和困难户人口约8112人。因家庭经济困难,有一些孩子中途退学或上不起高中。正像干旱的禾田盼水一样,山区的孩子尤其贫困家庭的孩子渴望着在教育方面、在成才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费扶持。条件具备之后,实施此项举措,乃落实习总书记上述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
  实施此项举措,引导社会形成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从幼儿园到博士要读25年,接受这25年的教育全免费,表明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山区、对山区人民的悉心关怀以及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和带动山区群众重视子女教育,也由此激励山区的孩子们发奋读书、立志成才。与此同时,要廓清“如今就业难,读不读书一个样”的糊涂认识。从在山外就业角度说,读过书的总比普通人好找工作,有技术的总比没技术的好找工作,更重要的是,山区特别需要一大批有文化知识、有科学技术的新型人才去开发,去建设。此项举措的实施,还包括对育才子女的宣传教育,使他们逐渐形成并确立、强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育才这块生态化风水宝地,期待、希冀、欢迎生于斯长于斯的学子学成归来,携手创造祖祖辈辈祈盼的幸福生活!
  此外,实施此项举措,还有“吴起模式”和“石排模式”可资借鉴。陕西省吴起县率先推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紧随其后又加大力度,推出从幼儿园到博士的25年免费教育。前者是全县范围,本举措仅限一个镇;后者虽也是一个镇,但却是珠三角的富裕镇,而育才则系黎苗族山区贫困镇,有所不同。从创新角度看,25年免费教育,育才若实施,在国内虽非首创,也具有鲜明特点,并且是走进前列,而在本省,则属“率先”了。
  实施此项造就黎苗族山区人才举措,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如果在我市财政较弱时期提出此项建议,是有不切合实际之歉,然而,这些年我市地财收入不断攀升,2005年仅7.3亿元,2008年跃为21亿元,2010年达到42.22亿元,2011年实现50亿元,这就使得我市有足够的财力在具有普惠性的教育方面有更多的作为。实施此项举措,凸显以民为先、还富于民的施政理念,符合我们党的宗旨,是切实关系到民生福祉的大问题;同时还可看作一种政府投资,让黎苗族山区子女都“学有所教”,给予最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般的帮助,赢得的是功德无量的民生政绩,此种投资比什么都值,何况我市的教育投入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4%,加大教育投入的空间尚大。
  那么,此项举措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投入?在育才镇如何实施?
  首先,要算好一笔账。该镇现有3至6岁儿童1104人,这些孩子不可能同一个时间段入学,可按四个年龄批次计算,1个年龄批次276人,而1名山区子女从满3周岁入读幼儿园开始,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根据本人在育才镇和教育部门的调查了解,需要的费用概算如下:
  (一)学前教育阶段。1人入园平均每月开销600元,1年按10个月计算需费用6000元,3年计需费用1.8万元,276人计需费用496.8万元。
  (二)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已实行“三免一补”,学生家庭需要开销的费用已不多,1人1年开销2000元即可,9年计需费用1.8万元,276人计需费用496.8万元。
  (三)高中阶段。育才子女要到镇外才能就读高中。1人1年需要开销学杂费、教材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等2万元,3年计需费用6万元,以50%升学率计算,1个年龄批次约138人读高中,计需费用828万元。
  (四)大学阶段。1人1年计需学杂费、教材费、住宿费、生活费、交通费等费用2万元,4年计需费用8万元,升入大学的育才子女专科本科都有,均视为本科,以20%升学率计算,一个年龄批次约55人,计需费用440万元。
  (五)硕士阶段。就算整个研究生阶段免收学杂费、教材费,1人1年还需开销住宿费、交通费、生活费等1.2万元,硕士一般读3年,计需费用3.6万元,能读硕士研究生的育才子女以5%计算,一个年龄批次约13人,计需费用46.8万元。
  (六)博士阶段。出博士可重奖,这笔费用可略去不计。
  如此,育才子女一个年龄批次从幼儿园读到博士,25年时间总共仅需费用2308.4万元,平均每年仅需费用约92.34万元,就算给四个年龄批次同时投放费用,也只需要369.34万元,我市财政可轻松自如划拨。
  其次,要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该机构可叫育才镇实施从幼儿园到博士全免费造才举措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或叫育才镇实施从幼儿园到博士全免费造才举措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名称当根据此项举措的性质、特点、要求等来考虑确定。市相关部门和育才镇的负责人,镇纪委、镇科教文卫办、镇各中小学、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等,公室负责与处理具体事务、日常工作。为该机构的组成人员。工作机构办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和干事,主任、副主任可兼职,干事以专职为佳。
  再次,要明确资金来源。从幼儿园到博士全免费造就人才举措资金,由市财政设为专项资金划拨给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再划拨到育才镇,划拨到工作机构办公室,务必专款专用。同时可向社会宣传此项举措,使社会知情,并接受社会各界及有识之士的捐助,把此项举措资金蛋糕做大。
  又次,要跟踪实施狠抓落实。可从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兑现起,大班人均付给1年费用0.6万元,中班人均付给2年费用1.2万元,小班人均付给3年费用1.8万元,此后一入园就可拨付3年1.8万元。所支持的必须是在园在校的学生,工作机构办公室负责查验核实,然后才能发放此项专款。此项专款要定期发放,定期公布,定期督查,阳光操作,务必起到鼓励、促进学生积极上学、勤奋攻读的作用。
  最后,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育才子女凡是高考考上大专以上的,在免费教育专款以外,再给予一次性奖金奖励,比如考上专科奖3000元、考上本科奖5000元、考上硕士研究生奖7000元,考上博士研究生则重奖,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也重奖不误。学校和教师方面,育才子女从本镇两所初级中学考上高中的,其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同时给予学校合适的奖励或表彰,读不了高中,读大学、读研究生也就不好说了,所以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镇初级中学及其教师为高中输送更多育才学生。
  造就黎苗族山区新一代人才,善莫大焉!
  ——在中共三亚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三亚市社科联2012年12月举办的人才工作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2013年1月5日《三亚晨报》第3版摘要发表。又,2006年9月设立的育才镇,于2015年1月改为育才生态区。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