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三亚的流韵(组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894
颗粒名称: 美丽三亚的流韵(组章)
分类号: I227.6
页数: 5
页码: 157-161
摘要: 《美丽三亚的流韵》是当代作家蔡旭所作的关于三亚的一组散文诗。
关键词: 散文诗 流韵 三亚

内容

三亚湾从黄昏到夜晚
  一条海滨的彩带穿起了一串珍珠。
  用夹道欢迎的椰树林、夹竹桃、野菠萝、绿毯与鲜花,穿起了好几十家五星级度假天堂,和超五星级的度假欲望。
  穿起了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及数十国语言鸣唱的百鸟归林般动听的声音。
  更令人惊叹的是大道的另一边,是海!
  我从小在海边长大,至今在海边生活,也走过地球各处的许多海。
  但难得见到这么蓝的海。
  难得见到如此洁净的蓝,如此透明的蓝,如此清爽的蓝。
  把一层层卷起来的浪花,溅得如此白。
  把18公里的弯月形沙滩,衬得如此白。
  夜幕渐降,先是椰林的姿影在涛声拍打的天空中剪出。
  刹那间一闪,星星点灯?海岸线亮起天上的街市,亮起一条银河。
  海风轻轻梳过椰林,把这条海滨大道叫成椰梦长廊。
  有许多梦在这里结果。又有许多梦在这里萌生。
  这晚,我在这里久久徜徉。
  不知是在醒中,还是在梦中。
  在三亚研讨黄道婆
  在我们面前,摆着元代文人为黄道婆做的两份档案——
  陶宗仪说她“自崖州来”;
  王蓬说她“松江乌泥泾人也”。
  好在一致的是,都赞颂这位宋末元初的纺织技术革新家,把崖州黎族的纺织工具与技艺带到松江,领先了中国纺织史。
  也领先着世界纺织史。
  “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的“鉴定”。
  专家们或娓娓道来,或慷慨陈词。
  或释疑辨伪,或慎密举证。
  我与全场的茶杯一起喝采,认同了“三亚学派”的共识。
  重新认识了这位崖州织女,这位黎族纺织女神。
  于是,在三亚,我眼前出现一座黄道婆纪念馆。
  身穿黎族筒裙的黄道婆,站成一尊雕像,在历史的平台上,与人们交流着创新的含义。
  从昨天,讲到明天……
  同罗门在大小洞天观海
  诗人罗门在台湾没有回来。他的名诗《观海》就刻在小月湾巨大的岩石上。
  110行充沛的情感,连同5节散文诗的哲思,连同诗人苍劲的手迹,就在我远道而来的激昂中奔涌。
  随着罗门略带沙哑的嗓音,一朵朵落日与旭阳在浪来浪去中吞进吐出。
  我看到海的博大,海的深邃,海的自由自在。
  在罗门的指点中,隐约看到海的眼睛,海的额头,以及它包容人生的境界。
  此时,海涛拍击着寂静的海岸。那是海的发言。或是赞叹,或是议论,海以它的声音,加入了我与诗人的三方座谈。三亚的大小洞天,果然是观海的最佳处。对得起国家旅游局给它的5A级的头衔。如今,有了罗门长诗的长驻,它的山海奇观中又加进了抒情与哲理。那海的声音与诗的声音,就这样,在我的心中,飘得比永恒还远。
  在鹿回头怀念林毓豪
  到过三亚的人没有人不知鹿回头雕像。尽管没有几个人知道林毓豪的大名。
  正是他,把千百年在人们口中传诵的爱情,物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见证。
  在海南岛最南端的山上,让那只回头的坡鹿和那对背靠背的帅哥靓妹,耸立起三亚的城徽。
  这位用刻刀写作的诗人,曾为中山奉献了《孙中山》,为广州奉献了《冼星海》,为文昌奉献了《张云逸》,为南京雨花台奉献了震惊世界的群雕《先驱者》…
  这位从黄流乡间走出来的雕塑家,终于用7年的创作与施工,回报了他的崖州故乡。
  这才有成双成对的山盟海誓,从世界各地川流不息地涌来。
  这才让诗人与哲学家,为被追逐的鹿儿该不该回头进行永不休止的争论。
  英年早逝的大师,把一曲永恒的爱放在蓝天碧海间,便悄然隐去了。
  那座不朽的雕像,令山也回头,海也回头,人也回头。
  我,也回头。
  看到的,却是那位只见过几次面的良师益友,在倾诉他的艺术与人生
  ……
  想起牛汉在天涯海角
  每当我的脚印印上三亚的海滩,就想起诗人牛汉的脚印。
  那是春天的1998年,他第一次踏上天涯海角的沙滩。
  总遇到好心的询问,他即兴以诗作答——
  你到过天涯海角吗?
  我一直在天涯海角。
  这个天涯海角,不是
  我们那个天涯海角。
  当时我就走在他的身边,赶快拿出一张纸片,记下他的诗情。
  他接过笔作了个别改动,又签下大名表示首肯。
  就这样,我见证了一首题为《对话(一)》的诗作的诞生。
  我略知这位时年65岁的诗人曾陷冤狱的履历。
  略知海拔180多厘米的蒙古族硬汉,踏过坎坷与荆棘的心情。
  于是,天涯海角的沙滩,记下了那个装着他的诗思的脚印。
  每当我来到天涯海角,脑海储存的这双脚印立即显现。
  告诉我,那个天涯海角不会再有了。
  只有这个天涯海角,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我为郑南在蝴蝶谷拍照
  一张笑脸端坐在三亚蝴蝶谷的花团锦簇里。
  以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那明快跳跃的迪斯科般的旋律为背景。
  以他在歌词中描绘的常在的春天、暖和的春风、喜心怀的好花、百样甜的瓜果为背景。
  以在眼前与心间翩翩起舞的蝴蝶为背景。
  亚龙湾吹来的海风,轻梳着他的一头浓发。
  热带的骄阳,为他镀上了一脸焕发的容光。
  那首反复播放的“岛歌”,被川流不息的游人轻声地吟唱。
  但他们不知面前这位笑容可掬者,就是代表海南岛向世界发出邀请的诗人。
  我当然知道。
  知道他还写过五指山万泉河,写过许许多多被美声、民族、通俗演译的情感。
  我有幸作为同一次诗会的笔友与后辈,此时正手举相机为他留影。
  镜头里的时间停留在1998年3月某日的某个瞬间。
  我把他的笑,与背后的鲜花一齐开放。
  让那看不见的诗情与想象,如身边的彩蝶一起翩飞。
  一晃十多年,那笑,那花,那蝶,一直在我的心头定格。
  而那曲走向世界的“岛歌”,将在时空中飘向永恒。

知识出处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分散文、散文诗、诗歌、小说四辑,收进60位作者共125篇(首、章)作品。反映了三亚文学的基本风貌: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学创作队伍;文学创作活跃,体裁多样并都已取得一定成绩;初显三亚地域文学特征。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