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道婆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777
颗粒名称: 黄道婆祠
分类号: K826.16;K878.4
页数: 1
页码: 278
摘要: 黄道婆祠是为纪念黄道婆而建的祠庙,历史上曾多次兴废迁建。南郊大队的黄婆庙村内有一座供奉黄道婆塑像的民房,叫做“黄母祠”,原有一座位于上海县西门半段泾的“先棉祠”,建于道光六年,今南市有先棉祠街,龙华区内的上海中学教学大楼也以先棉祠命名。相关的黄婆庵、黄婆禅院等祠庙已废,太仓营建门还有一座木棉祠。这些祠庙的建立都是为纪念黄道婆的贡献和功绩。
关键词: 黄道婆祠 南郊大队 村庄

内容

黄道婆祠,据历代《上海县志》载,也称黄母祠或先棉祠。黄道婆殁后,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的功绩,于乌泥泾立祠祭祀,以后祠毁,当地人赵如珪重建,又毁。元至正间,张守中迁地再建,并由诗人王逢作“黄道婆祠有序”以记其事。明成化间(1843年)知县刘琬重建。万历间张之象改建于张家浜听莺桥畔,三十年后祠废。天启六年(1626年)张所望移祠至宁国寺西隅,也废。
  南郊大队有黄婆庙村(南郊大队第一生产队),村内有“黄母祠”,是一座三间两进的民房,供奉黄道婆塑像,像系一老年妇人,上悬“黄母祠”匾额,匾额题词系明张之象建,清雍正八年(1730)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3)整修。建国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重新修理,但在“文革”中遭摧毁,现仅存残屋废墟。
  又,原上海县西门半段泾有“黄道婆祠”,又名“先棉祠”,建于道光六年(1878),由李松林等禀请知县许乃大建,今南市有先棉祠街,即因祠得名。本公社(按:龙华)境内上海中学之教学大楼名先棉堂,因上海中学前身龙门书院系先棉祠改建,故也以纪念黄道婆而命名。分祠原有上海县县衙西南梅溪弄三黄姑庵,先棉街祠南弄梵寿有黄婆禅院,虹口区有黄婆庵,漕河泾梵寿庵,浦东临浦乡有黄婆庙,太仓营建门有木棉祠,今均废。
  ———《龙华志》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黄道婆研究》

出版者:改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黄道婆是古代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寒,少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乐东等地),从当地劳动人民学得纺织技术。元贞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工具,教授有关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及织机等技术,促使松江一带棉纺业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对当时我国的棉纺织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

阅读